三嗪类新产品卖了2亿多元

2023-12-25 06:18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科技助力华阳化工驶上发展“快车道”

三嗪类新产品卖了2亿多元

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谢宜华)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三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隆冬时节,位于宜都化工园区的宜都市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热气腾腾,产销两旺。

“依靠科技创新,今年产值有望突破5亿元,比去年翻一番。”华阳化工总经理徐波介绍,今年公司实现逆势上扬,仅三嗪类新产品就卖了2亿多元,为产值翻番立下了汗马功劳。

华阳化工是一家专业从事紫外线吸收剂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大部分出口,主要销往欧美日化品原料市场。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21年,华阳化工公司将厂区整体搬迁进入宜都化工园。新厂房、新工艺、新平台,搬迁入园的华阳化工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在华阳化工厂区中控平台,数十名技术人员端坐电脑前,“云端”操纵车间内机器生产。得益于科技创新,该公司基本实现生产自动化。记者在中控平台监控大屏幕看到,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内,一排排球状的生产釜上“插满”各种粗细不匀的管道,各种原材料通过管道进入生产釜内,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紫外线吸收剂产品,车间内几乎看不到工人。屏幕另一端,烘干、打包等车间也实现自动化运转。

紫外线吸收剂产品用途广泛,主要用在化妆品、油漆、工业塑料等领域,以前由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华阳化工2002年涉足该领域,从最初的二苯甲酮单品到现在的18个产品齐头并进,该公司在国际紫外线吸收剂领域逐步获得话语权,少数单品甚至达到世界第一水平。

“新产品三嗪系列产品市场订单大,但现在产能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要。”说起这个“幸福的烦恼”,徐波坦言,相比于传统产品仅一两道生产工序,三嗪类产品现在需七道以上工序才能生产出成品,生产程序复杂,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引得不少国际买家下单,导致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华阳化工之所以能在国际紫外线吸收剂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得益于公司一直坚持的科持兴企战略。”徐波介绍,公司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型人才加盟,并与三峡大学合作成立了联合实验室,每年在新产品研发上的投入超过千万元。“紫外线吸收剂产品更新换代快,必须时刻与国际市场接轨,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行。”徐波说。

今年,该公司与国际客商合作,三期新上马年产4000吨高性能锂电池添加剂及1100吨紫外线吸收剂项目,目前正在抓紧施工,有望2025年投产。“三期项目建成后,不仅可解决现在新产品产能不足问题,还涉足锂电池新领域,为公司多元化发展蓄势聚力。届时,华阳化工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徐波信心满满。



2023陕西百强企业及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发布
财经

2023陕西百强企业及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发布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沈谦)1月22日,记者从陕西省企业家协会获悉:日前,2023陕西百强企业名单、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及《2023陕西百强企业分析报告》发布。陕西百强企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各行业的领军者和龙头企业。 2023陕西百强企业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 [详情]

2023年 钱花在哪? 2024年 钱怎么花?
财经

2023年 钱花在哪? 2024年 钱怎么花?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1月22日,《关于四川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 2023年全省范围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29.1亿元。其中,省级收入993.3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31.7亿元,增长6.9%。其中,全省民生保障支出8370.4亿 [详情]

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财经

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2024年01月23日 04版)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 彭冰)记者日前从吉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3年,该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3531.19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3年,该省新兴动能强劲,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详情]

“饮”领潮流 乘“食”而上(“支柱产业怎么抓——对话县(市、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财经

“饮”领潮流 乘“食”而上(“支柱产业怎么抓——对话县(市、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支柱产业名片 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焦作高新区”)有全国最大的苏打水生产基地焦作市明仁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也有我省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更涌现出一批包装、原料、辅料等配套企业。  [详情]

天津天开园设立科创母基金
财经

天津天开园设立科创母基金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23日 第 03 版) 本报天津1月22日电 (记者武少民)天开九安海河海棠50亿元科创母基金签约发布仪式日前在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举行。近百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参加签约发布仪式,超百亿规模创投基金群聚焦天开园和 [详情]

“头”“尾”共进,做好增值大文章
财经

“头”“尾”共进,做好增值大文章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本报记者 范克龙 许昊杰 近年来,我省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