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尾”共进,做好增值大文章

2024-01-23 03:21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本报记者 范克龙 许昊杰

近年来,我省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如何利用好我省农业资源优势,继续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此十分关注,纷纷建言献策。

立足“粮头食尾”,全链条要效益

我省粮食产业存在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从卖原粮到卖产品,才能在产业链上实现效益最大化。

“企业一天加工2000吨小麦,一年加工60万吨小麦。2023年企业产值超过20亿元,同比增加了10%。”省人大代表、安徽金沙河面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红波兴致勃勃地介绍。

魏红波表示,从粮食到食品,二产带动一产,不仅解决了销路,更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企业落户涡阳以后,带动当地400多人就业,周边的土地承包价格也由原来的四五百元涨到了七八百元一亩,同时粮价也进一步提高,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种粮收益进一步提高。

立足“粮头食尾”取得的积极进展,代表、委员们有目共睹。据悉,亳州市已形成集聚金沙河面业、五得利面粉、正宇面粉等52家企业的粮油加工产业集群,粮油全产业链产值301.6亿元,居全省第1位。

聚焦产业链全方位发展,每粒粮才能更有价值。“当前,我省在注重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对农产品销售链的建设重视不够,对农产品的目标市场、销售渠道、销售方式考虑较少。”省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安徽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黄珍认为,我省大部分龙头企业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规模偏小,涵盖低中高档的产品体系有待形成。

黄珍建议,要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提升我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吸引沪苏浙知名粮食加工企业,尤其是全产业链重点粮食加工企业,来皖建立先进的粮食加工联合体、农产品加工园和各类合作基地。同时,支持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增值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粮食精深加工,真正把安徽的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

聚焦“畜头肉尾”,深加工创价值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我省发布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计划再造1个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

利辛县是我省传统养牛大县。“不能停留在卖活牛的层面,要加强肉牛全产业链建设。”省人大代表、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介绍,利辛县今年将力争增加10万头饲养量,重点抓好育种和繁育两个关键环节,加快建设种公牛站和冻精胚胎移植中心,引进和牛、安格斯等高端种公牛200头,引入1200头核心母牛和4000头能繁母牛。

在肉类加工方面,张吉明说,利辛县目前正在筹划建设3个屠宰场,建成后年屠宰能力可达14万头,同时积极布局预制菜产业园,加快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牛肉加工企业。随着屠宰场的投用,肉牛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是助力农业高质高效、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有效途径。

“产业振兴首先要种业振兴,加强肉牛产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对实施肉牛振兴计划至关重要。”省政协委员、亳州市政协主席汤涌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当前我省在肉牛良种繁育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提升良种繁育能力、增强技术力量和加强对原种公牛站支持。

汤涌建议,应依据肉牛产业发展需求,在全省范围内优化种公牛站布局,对原种公牛站进行提质赋能。提升自主繁育能力,支持引进优质种公牛和基础母牛,加强对包括皖北黄牛在内的我省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快具有我省区域特色的肉牛新品种(系)培育。同时,健全完善市、县、乡(镇)三级肉牛产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完善相应配套制度,加强财政预算保障。

抓好“农头工尾”,厚植农业优势

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核心。

“传统农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后,能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省人大代表、来安县香月良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刘良说,他们合作社在来安县半塔镇带动群众种植2000多亩葡萄,葡萄经过精深加工制成葡萄酒、葡萄干等产品后,不仅身价倍增,还有利于销售和储存。他建议,从农业种植向深加工延伸,不断延长产业链条,鼓励龙头企业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创精品农业,为“农头工尾”贡献力量。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头”和“尾”,已成为厚植我省农业优势的重要抓手。

“安徽是农业大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省的必然要求。”省政协委员、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院长杜传来表示,目前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综合实力弱、创新能力不强、要素活力不足、全产业一体化发展融合度不够紧密等问题,制约了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杜传来建议,应建立“政府服务、高校支撑、企业主导、产业衔接”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扶持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的政策体系,努力打通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壁垒,提高政策集成效能。同时,重视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作用,以培育科技型企业为切入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力促全省农业向工业化方向转型、向全产业链发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深圳成我省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
财经

深圳成我省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 (记者/崔璨)1月23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万亿元,深圳成为广东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 2023年,深港全面恢复通关提振作用明显:通关不仅会直接带动口岸商贸再度兴盛,更重要的是深港人员频繁密切交往,为经济发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