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赛道上“瞰宜昌”

2024-01-16 05:18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在新赛道上“瞰宜昌”

——宜昌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观察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赵璟一 通讯员 胡翩翩

新签合同额突破5000万元、年营收超3000万元,同比增长约31%,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获评全国“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盘点2023年,宜昌城发集团所属宜昌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昌勘测院公司”)交出一份满意成绩单。

刀刃向内、自我革命,锐意创新、踔厉奋发。过去3年,宜昌勘测院公司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持续释放国企活力。

改革换“脑”,实现营收“三连增”

2021年2月,宜昌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

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如何打破原有管理体制瓶颈,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

以思想破冰促进精神换“貌”、服务换“心”、发展换“脑”。一场“转作风、减流程、优服务”的大讨论由此展开。

“机制体制不活,长期大锅饭、市场意识差、科研投入少……”公司梳理出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8个方面30多条问题。

思想“破冰”找准发展路径。“树牢‘技术引领、客户中心’的发展理念,公司明确了‘打造区域领先、国内知名的城市空间信息服务商、智慧城市建设者和数字化科创企业’的战略定位。”宜昌勘测院公司副总经理黄伟表示。

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在宜昌城发集团改革重组整合总体思路下,宜昌勘测院公司着力推动三项制度改革,领导班子进行大调整,中层干部全员卧倒,全部实行公开聘任,制定《公司经营业绩考核激励办法》,组建市场经营部、科技研发中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公司全员从思想、作风、工作方式上迅速向‘市场轨道’‘国企频道’‘数字赛道’全面切换。”黄伟说。

公司成立了首批“宜测先锋突击队”。队长邹洋介绍:“我们每年承担全市数百项重大工程测绘任务,参与了邦普一体化产业园、邦普供热中心、楚能新能源、东部产业新区等重大项目。”

经过三年努力,企业成功克服转企改制挑战,实现利润翻一番、营业收入接近“三年翻一番”,发展后劲更加强劲。

科技换“芯”,抢占数字化新赛道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宜昌勘测院公司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加强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基础研究,合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近三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近千万元,研发投入强度按每年不低于10%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购置了新型航测设备、三维建模软件、NAS网络存储服务器等一大批软硬件设备,全面提升数据生产、数据治理、数据应用服务和自主研发能力。” 宜昌勘测院公司总工程师张福利说。

针对全市在建项目多、分布范围广、监管难度大的难题,宜昌勘测院公司开发了全市在建工程规划条件事中监管平台,可实现对全市所有在建项目实时监管。“现在有这个监管平台,执法人员足不出户便知项目建设情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伍家分局工作人员田世周说。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自主研发的CIM基础数据平台、“瞰宜昌”小程序、宜昌市在建工程规划条件事中监管平台、宜昌市宜居住房信息平台、宜昌市智慧防返贫监测帮扶系统等10多个数字化项目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产值已超1500万元。

加快资质升级和知识产权申报。互联网地图、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资质升“甲级”,新增 2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先后获得“宜昌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宜昌市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宜昌市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认证认定。

近年来,公司大力拓展数字孪生城市空间底座建设、CIM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开发、地理信息数据加工应用等业务。2023年新签数字化业务合同20余项,仅一年时间,公司数字化业务营收从100万元增长至1000万元。

“作为一家新质国企,近年来在上级支持下,公司业绩逆势增长,转型发展势头较好,但体量还不够大、挑战还比较多,我们每年确定一个发展主题,2024年是数据治理年。”三峡设计集团党委副书记、宜昌勘测院公司董事长吕良楷表示。

人才焕“新”,凝聚发展“原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宜昌勘测院公司脱去行政“马甲”,积极搭建平台,让人才释放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活力。

拓宽人才引进,带动人才集聚。近三年,从行业头部企业、沿海发达地区、高等科研院所引进数据生产、数据治理、数据运维和数字文创等领域青年科技人才14名。目前,公司国家各类执业注册25人次,省市各类专家库成员6人。

2022年从浙江引进入职的UI设计师余浪说:“宜昌区位优势虽然比不上沿海,但城市包容性强,公司干事创业氛围好,我愿意扎根宜昌,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加油干!”。目前,他主持研发的数字孪生城市产品体系和“瞰宜昌”小程序已上线运行,个人也计划在宜昌购房安家。

加强人才培育,凝聚发展“原动力”。该公司不断完善“思想破冰”和“技能提升”双培训制度,加强“书香润宜测”学习型组织创建,每年开展技术培训和班组交流会50余次,参与培训千余人次。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经过一年的外出学习考察和一线项目锻炼,城市信息模型和数字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燕静已快速成长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带头人。

完善激励体制,激发人才活力。该公司不断完善市场化薪酬体系,强化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部分一线技术骨干的收入已与管理层相当。公司每年拿出近50万元用于奖励科研创新、发明创造和突出贡献人才,大大增强了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可重点关注四条投资主线
财经

可重点关注四条投资主线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1月23日市场,行业板块方面,证券、保险及其他、传媒行业涨幅居前,纺织制造、服装家纺、酒店餐饮行业跌幅靠前。概念板块中,手机游戏、上海自贸区等板块小幅活跃,社区团购、露营经济、冰雪产业等板块震荡调整。  [详情]

2023年开封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货值近10亿元
财经

2023年开封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货值近10亿元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寅龙 通讯员穆月桂报道 2023年,开封综合保税区完成了“验收、封关、投产、达效”四步走。2023年7月3日,开封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截至2023年年底,一线进出口货值9.92亿元、区内注册企业26家,当年即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双增长、双提升,拉动全市外贸进出口增 [详情]

连云港22个项目入列省重大项目清单 其中18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62亿元
财经

连云港22个项目入列省重大项目清单 其中18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62亿元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重大项目是区域发展的脊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近日,笔者从连云港市发改委获悉,连云港市22个项目入列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总投资2389亿元。其中,实施项目18个,总投资18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2亿元,分别较2023年增加5个、377亿元、88亿元;储备 [详情]

青藏高原有条“光伏一条街”
财经

青藏高原有条“光伏一条街”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组链建群 乘势而上 青藏高原有条“光伏一条街”新华社西宁1月23日电(记者汪伟 解统强)不足6公里的大街,丽豪、高景、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一字排开。生产多晶硅的上游企业顺着大街,便可把产品送到下游客户。往来货车让人感受到光伏产业成群结队的动能……这是记者近日在青海省西宁 [详情]

跨越周期的新曲线
财经

跨越周期的新曲线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跨越周期的新曲线 一家企业销售逆势上扬的背后这是一家企业的销售曲线:第一个波峰出现在2011年达750亿元,之后连续五年下降,2016年跌至谷底300亿元,随后曲线一路上扬,到2021年达第二个波峰1720亿元,2022年为1395亿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