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村里看振兴 | 记者手记:奋斗在田野上的青春力量

2023-11-23 17:31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11月20日电(记者李典)阳光洒照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到了丰收时节。走入乡村,走进田间地头,我与同事一起前往吉林省松原市和白山市的六个乡村进行蹲点调研采访。

在调研中,我看到了一间间干净整洁的房子,村村相通的柏油马路,整整齐齐的路灯以及路边花草植被。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调研中遇到的一位位年轻人,他们当中有90后驻村第一书记,有驻村工作队员,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在松原市长岭县八十八村内,90后驻村第一书记王泽宇黝黑的脸庞上似乎印刻着与年纪不匹配的“沧桑感”,与他一起工作的一位队员只有20出头的年纪。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在村委会和居民家中,都能见到他们忙前忙后的身影。

新华社记者李典在松原市长岭县88村内采访驻村第一书记王泽宇。新华社记者唐成卓摄。

在靖宇县珠子河村,同样是90后的驻村第一书记韩松从2021年起开始申请驻村工作,2022年他成为白城市镇赉县新立村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今年8月正式成为驻村第一书记。从在新立村主要研究畜牧业,到如今深耕蓝莓种植业,韩松在一个个不同领域持续解锁新的“技能包”。桌子上的工作记录本更是密密麻麻地记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经验及时总结,困难不断克服。

而在靖宇县大北山村,记者看到了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王宇正在进行直播带货,从蓝莓产品选材加工、包装设计、市场开发、推广销售等都是王宇在和年轻的团队独立完成。为实现做大做强家乡产业的梦想,王宇和他的团队正在一步步努力。

远离热闹喧嚣的城市,将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扎根乡村,奋斗在基层。我看到年轻人身上的这份热情和冲劲。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打动,这次乡村蹲点调研,也是对自己的另一种鞭策,在田间地头,有着太多有温度,有感情的故事值得被记录和讲述。

他们将奋斗的汗水洒在黑土地上,将青春留给故土乡村。或许,这就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崖州区去年这份民生“答卷”写满幸福
头条

崖州区去年这份民生“答卷”写满幸福

本文转自:三亚日报 本报讯(记者 张慧膑)1月21日,记者从崖州区获悉,2023年该区围绕民生保障,聚焦“就业、医疗、教育”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热点,有力有序推进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中小学生课后 [详情]

一片丹心育新人
头条

一片丹心育新人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一片丹心育新人 ——记海安市曲塘镇群贤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尤桂英  [详情]

震区在校学生全部疏散完毕
头条

震区在校学生全部疏散完毕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23日电(记者马锴 顾煜 杜刚)1月23日2时0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发生时,新疆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多个地区有明显震感,当地在校学生已经全部疏散完毕,目前暂无接到人员伤亡情况报告。 阿克苏地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震中有两间房屋倒塌,地 [详情]

“你们的服务真好”
头条

“你们的服务真好”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1月23日一大早,在武夷山葛仙超限运输检测站的“司机之家”,安然度过一夜的滞留货车司机吴青收到了一份热乎乎的早餐,他感动地说:“你们的服务真好!” 吴青常年在宁上高速这条道路上来回驰骋,以往只觉得这一路山水明艳、风景秀丽,却从未如此感动过。  [详情]

男子地铁昏厥,“90后”医生跪地救人
头条

男子地铁昏厥,“90后”医生跪地救人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地铁站内,一名男乘客突然晕厥在地,嘴角及地面有一摊血迹……千钧一发之际,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的90后规培医生徐坤跪地抢救,直至乘客恢复意识。 1月20日晚间,徐坤医生下班后从地铁二号线上车,忽然听到隔壁车厢有人大声呼救:“有没有医生?有人晕 [详情]

回原单位上班可再约试用期吗?
头条

回原单位上班可再约试用期吗?

本文转自:劳动报 记者同志: 您好。我原来在一家造船企业担任电焊工,工作又苦又累收入还不高,便在多年前跳了槽。现在造船企业电焊工收入有了大幅提高,我便重新应聘,签订劳动合同时企业人事部门告知,需要设立三个月的试用期。  [详情]

啥叫“灯头让灯尾”?这起事故藏着“学问”
头条

啥叫“灯头让灯尾”?这起事故藏着“学问”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讯(记者 郭一鹏 通讯员 尹峥嵘 夏文娟) 近日,南京江宁交警中队接到报警称,汤铜公路六顺园十字路口发生一起两车碰撞事故。原来,朱某驾车沿六顺园路由北向南行驶,在上一个周期信号灯绿灯结束前已进入路口,由于速度较慢,在通过路口过程中信号灯转换成了红灯。此时,魏某驾车沿汤铜公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