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万余亩农田实现合并流转

2023-11-02 14:48    来源:中国江苏网

10月31日,在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一片金灿灿的稻田里,两台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水稻。“我种了200亩水稻,估计两天就可以收割完毕。”种田大户尹明高兴地说。

在垫湖村,像尹明这样的种田大户有46位,他们经营着全村892户的12000余亩农田。

1978年底,原垫湖大队任孝干、苏道永等人“私下”将集体的260多亩土地包产到户,首开江苏农村实行“大包干”先河。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以《春到上塘》为题,报道了垫湖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垫湖被誉为“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

然而,在改革开放和“三农”发展大潮中,上塘人一度“掉队”了。到2008年,上塘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3572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垫湖村成为省定的经济薄弱村。

穷则思变。垫湖村干部多次带领村民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从2012年开始,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种粮大户流转了土地后,重新调整了沟河水系,建设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今年46岁的任勇,流转了200亩土地轮作水稻、小麦。他算了一笔账,以前一家一户稻麦轮作,每亩地纯收入600元左右,他现在经营的土地每亩纯收入达到800元左右,遇上风调雨顺好年成可以超过1000元。“我们算是职业农民了,注意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新方式,这是能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根本原因。”

村民孙学喜一家六口人,家里近20亩土地流转出去后,孙学喜和两个孩子到上海打工,每人月工资6000元以上。“以前,一家人都被困在地上,弃不得走不开,一年的收入也就2万块钱左右。如今,流转土地的租金,基本上就等于自己当年种庄稼的纯收入。”

告别土地束缚,真金白银装进腰包。于是,不少村民主动找到村干部,希望能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自己甩开膀子出去务工。目前,全村120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大户经营,村里三分之一的劳力外出务工。

为了降低大户的种田成本,村里成立农机合作社。利用上级的项目资金,购置收割机、播种机等,租给大户们使用。“我种的200亩地,从种到收都是租用合作社的机械,价格合理,随叫随到,十分方便。一年下来,种田获利10多万元没有问题。”种田大户王家珠说。

村里还建设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烘干厂,村党委书记周磊介绍,烘干设备全负荷运作,不到20天就可以完成全村万余亩地上的粮食烘干进仓。“每烘干一斤水稻或小麦,收取0.05元加工费,价格合理,给我们这些种田大户吃了颗‘定心丸’,收获季节再也不怕阴雨天气了。”种田大户周茂章坦言。

村里千方百计招引企业,先后让4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民韩永杰夫妻俩都在村里的一家纺织企业上班,两人每月工资收入近万元,年收入比昔日种田翻了几倍。

对年龄偏大或者在家带孩子的村民,村里及时协调他们给种田大户打零工。今年56岁的村民周茂军打零工,农忙时一天有120元收入,平时一天也能有80元收入。

随着外出务工村民年龄增大逐渐返乡,垫湖村又在土地上动起了脑筋。周磊告诉记者,村里正逐渐把大户经营土地面积控制在100—200亩,既减少种田大户的风险,也让回流的有种田意愿的村民依靠规模种田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今年以来,已经有3户大龄返村村民成为种田大户。

“土地合到分、分到合,都是为农民收入的增加。”上塘镇党委书记许付军说,去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03元,垫湖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00元。

通讯员 许昌亮 熊翠云

记者 徐明泽



2023陕西百强企业及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发布
财经

2023陕西百强企业及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发布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沈谦)1月22日,记者从陕西省企业家协会获悉:日前,2023陕西百强企业名单、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及《2023陕西百强企业分析报告》发布。陕西百强企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各行业的领军者和龙头企业。 2023陕西百强企业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 [详情]

2023年 钱花在哪? 2024年 钱怎么花?
财经

2023年 钱花在哪? 2024年 钱怎么花?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1月22日,《关于四川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 2023年全省范围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29.1亿元。其中,省级收入993.3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31.7亿元,增长6.9%。其中,全省民生保障支出8370.4亿 [详情]

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财经

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2024年01月23日 04版)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 彭冰)记者日前从吉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3年,该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3531.19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3年,该省新兴动能强劲,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详情]

“饮”领潮流 乘“食”而上(“支柱产业怎么抓——对话县(市、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财经

“饮”领潮流 乘“食”而上(“支柱产业怎么抓——对话县(市、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支柱产业名片 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焦作高新区”)有全国最大的苏打水生产基地焦作市明仁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也有我省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更涌现出一批包装、原料、辅料等配套企业。  [详情]

天津天开园设立科创母基金
财经

天津天开园设立科创母基金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23日 第 03 版) 本报天津1月22日电 (记者武少民)天开九安海河海棠50亿元科创母基金签约发布仪式日前在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举行。近百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参加签约发布仪式,超百亿规模创投基金群聚焦天开园和 [详情]

“头”“尾”共进,做好增值大文章
财经

“头”“尾”共进,做好增值大文章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本报记者 范克龙 许昊杰 近年来,我省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