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彩生:一辈子做乡亲们的健康守护人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讲述人:杜彩生
洪合卫生院下属凤桥村卫生室社区责任医生,乡村医生的优秀代表,在平凡岗位上几十年默默奉献,医者仁心造福一方百姓。
我们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也从来没想到我能治病救人,而且一干就是53年。
结缘
跟医生这个职业结缘,还要从我小时候说起。小学毕业那一年,因为我们家离村部比较近,镇里卫生院下派到我们村里的医生就被安排住在我家。当时我喜欢叫他彭爷爷,觉得他能治病救人,很厉害。
20世纪70年代左右,国家倡导支援乡村的医疗建设,鼓励乡村有知识的青年自学医学常识,赤脚医生这个职业慢慢兴起来了。赤脚医生是中国卫生史上一个特殊的产物,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生活在村民中间,不分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可以随叫随到,加上良好的人脉关系,老百姓对这个群体还是很有好感的。
16岁那一年,我到嘉兴市第一医院培训了几个月后,开始做起了赤脚医生。随后的几年,我又去嘉兴卫校读了中专,也成为了洪合镇当地所有卫生服务站中唯一的全科医生。
上世纪80年代,嘉兴撤地建市,秀洲作为当时的嘉兴郊区,几个公立大医院划分出去后,只剩王店、新塍等几个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底子比较弱。
就是在那个时候,借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东风,秀洲专门制定了行动计划。三年投入了3亿多,完成了新塍医院、洪合镇卫生院、高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迁建和王店人民医院、油车港镇卫生院、区康安医院二期建设等6个工程,并对全区所有卫生室进行了装修改造。我们凤桥村卫生室也是其中之一,内外环境明显改善,硬件设施焕然一新。
奉献
2015年,秀洲区率先试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我也正式成为一名家庭医生。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村民还不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所以积极性不高,很少有人主动签约。为了提升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我会选择存在签约可能的患者进行上门宣传。每当有辖区慢病患者前来就医,我也会为患者宣传签约服务的亮点。慢慢地,有不少老奶奶很热心,自己签约之后觉得有用,就帮忙跟街坊邻居宣传。久而久之,签约服务对象的数量就上来了。
别看老百姓只是认识某一个家庭医生,其实在这个医生背后还有一个团队,跟他们签约的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配置专科医师、康复师、药师、社区护士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团队。签约家庭医生带来的直接好处是,老百姓能享受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丰富了。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诊间随访、电话随访及上门随访,定期为签约对象提供健康随访服务,慢性病人定期免费查血脂、血糖,接受健康宣教。最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都可以在责任医生这里得到经常性的健康指导。
这么多年,我就干了一件事:看病。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详细掌握我负责的每一个慢病患者的病情、服药情况以及生活饮食情况,做好家庭医生。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越来越多村民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慢病人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管理,对能到卫生室来就诊的签约对象,我会做好面对面管理;对一些肢体残疾、年老体弱、严重精神障碍等群体,我就定期上门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基本上每天早上6点半,我就上班了。等到上班时间再去慢病人群家里的话,早就是“铁将军把门”了。凤桥村有很多村民都是外出打工的,上门检查基本上不是赶早就要赶晚。有些病人一早要上班,我要赶在他们上班前赶到他们家里给他们测血糖、量血压。中午我基本上也不休息,要趁着大家休息的时候上门去了解情况。
我现在手上管理着300来个高血压病人,涉及60岁以上老年人就有200多人,每个病人每年光定期随访指导就有十来次。
我们村的高血压服药控制率在70%以上。我基本上得到信息的都在管理。我们现在不单单提倡吃药,还建议通过锻炼来降低血压。我也有自己的一套12字口诀,那就是——封住自己的嘴,动动自己的腿。也就是管好自己的嘴巴,不暴饮暴食,每天只吃6克盐;平时多运动,锻炼身体,强筋健骨。对于老人而言,这再好记不过了。
我这里有个病人,肚子很大,血压也很高,吃了一个月的药,血压就是降不下来。后来我跟他说换一招,每天去跑步锻炼,每天跑半个小时,跑到出汗,回来洗澡吃早饭。果然,一个月下来,血压也降下来了,体重还减了八斤,他很高兴。
还有一年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刚准备骑电瓶车出去,老伴就急了,问我“干吗去”,我说“随访”,我家里人说,大过年的也待不住,还要去看病。最后还是孩子们以大过年的不适合看病为理由,硬生生地把我给拉回了家。但第二天,我忍不住又偷偷骑上电瓶车,跑到那几个放心不下的病人的家里去测血压。
信任
为什么大家愿意相信我,主要是我在做的项目比较多,国家级的、省级的一些惠民医疗项目,我基本上年年都在做,做了项目,老百姓就可以免费检查,大家当然很高兴。所以我也很自豪地跟他们说,只要有我杜彩生,你们不会吃亏。有的时候我叫老百姓来检查,他们会觉得几百块钱贵,借口说没时间。我就会跟他们说,这个钱是国家买单的,只要我多申请项目,你们就可以免费看病。大家自然很信任我。
这些年,我一直在做高血压综合管理。在我看来,虽然医生很重要,但是病人愿意接受治疗才更重要。我管理的200多个病人里,也会有“不听话”的患者。之前有个男病人,我每天早上7点前去他家量血压,他总是一瓶酒一包烟,又不吃药,血压一直很高。我去了7个月,他丝毫没有转变,就是不愿意吃药。到了第8个月,看到我一直坚持上门,每天风雨不改,他终于松了口,说是愿意配合我的治疗,开始吃降压药了。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有的时候,我也会跟我的患者说,我的话就是专家的话。因为我经常在外面开会,我回去之后,会把专家的话转达给我的病人。现在我们上门给病人量血压,不像以前带个本子,现在我们都会带一个平板电脑,看起来蛮有派头的。其实,这里面有我每个病人的病例记录,每次量完血压,我都会实时记录进去,这样就很科学,前后的血压变化都一目了然,可以对比着看。当时,就是为了使用这个平板电脑,我们还参加了个考试,半小时,三道题目,没想到我这个老同志考了我们卫生站第一名。现在对我来说,使用这个平板录入系统,已经是小菜一碟了。
自己的医术高一点,病人的痛苦就会少一点。对于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主要是通过做项目和参加各种会议。我之前去南京参加全国高血压会议,2014年我还到北京参加了国际高血压管理会议,这次会议级别很高,全浙江省总共也只有五个人参加。在会上,我见到了很多国际型专家,聆听了专家报告,也和专家们共同探讨了高血压这种慢病的管理和治疗方法。这让我印象深刻,也受益匪浅。
去年疫情期间,我们凤桥村有一部分村民是住在隔壁村的,为了我手上的几个慢病患者,我只能骑电瓶车去给他们量血压。有一天,天不是很好,有点下雨,我在一个坑洼的地方,连人带车摔了,当时断了两根肋骨,但我想着那些每天等着我去量血压的病人,还是没敢请假。
坚守
这些年,老百姓对健康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区里也开始着手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改造提升,从房屋、人员、设备、管理、技术配套上,进行提档升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现在我们的卫生室不仅硬件配套好,区里还配了一个委培生,队伍越来越壮大。
区里还实施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老年医学及“一院一品”的“4+X”基层健康服务发展战略,注重区域内三级医疗网络建设,加强基层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网底”建设,强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
有一年,国家卫生部领导来我们凤桥村,当时领导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我生在凤桥,长在凤桥,为老百姓服务一辈子。我也跟老百姓说一句话:我对得起你,你不要辜负我。
53年,我身上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包医百病的本领,但我有一颗医者仁心。这么多年让我坚持下来的有三句话。第一句:对得起领导。第二句:对得起百姓。第三句: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
虽然我现在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本可以享清福的,但我还是放心不下我管理的这些病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想我会一直为老百姓服务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