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发热尽所“能”

2024-01-07 05:46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唐佳丽

去年年底,辽宁省能源产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总结会,议程之一就是通报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按理说,拼搏了一年,大家都对企业发展情况心里有“数”,可看到财报时还是忍不住激动:2023年预计营业收入346亿元;利润总额18.3亿元,同比增加7.4亿元,比集团组建以来年均水平增加14亿元,增幅超过300%;社会贡献总额超200亿元。

“不负所望,为辽宁所需,贡献了辽能所能。”辽宁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洪波的这句总结,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在上一年度指标基数较高的前提下,在煤炭市场实行价格调控政策、煤炭储量下降、产量减少等挑战面前,集团能顶住压力,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实属难得。

成立于2018年11月的辽宁能源集团,是由铁法能源、沈煤集团、抚矿集团、辽宁能源投资、阜新矿业、南票煤电等9户省属能源类企业重组整合而成的省属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承担着全省能源保供等重任。虽属我省国企“新兵”,但辽宁能源集团却以注册资本200亿元,拥有7.8万名员工的量级规模,成为省属企业中的“大哥”。组建以来,集团始终保持维护能源安全的政治站位,站在促进经济发展使命定位的高度,抓改革、促发展,经济总量和利润水平持续攀升、屡创新高,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座不断夯实。

做实传统能源,不计得失稳产保供

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煤炭都占据着能源的基础及主导地位。而我省是煤炭净流入省份,年需煤炭能源1.8亿吨,缺口高达1.5亿吨。为此,从成立之初,辽宁能源集团就把抓好能源保供,维护全省能源安全当作自己的“兜底”使命。

不过,完成使命之路并非坦途。从产出看,集团所属的大多数煤矿都已历经百年开采,煤炭资源逐年减少、地质条件越发复杂;从安全看,瓦斯、煤尘、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水害等“六害”俱全,难以实现高效生产。

资源有限、安全受限,该如何实现稳产保供的目标?

“没有别的办法,必须走‘科技兴煤’之路!”时隔5年,聊起当年集团做出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化发展的决策时,辽宁能源集团副总经理王伟至今仍对集团上下所表现出的决心,印象深刻,“都没犹豫,很快达成共识。”

2018年末,集团引进首套智能化综采设备,并在铁法能源小青矿北二407综采工作面投入安装,实现开采。“四化四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建设,推动了开采方式的有效变革,采掘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几代煤炭人期待的井下‘无人化、少人化’梦想变为现实。”时任小青矿副总工程师、现任生产副矿长的刘耀宇,如今在通过地面上的操作系统指挥地下作业时,不时会如此欣慰感慨。

407综采面智能化建设成功后,以此为样板,辽宁能源集团的智能化矿山建设加速提质。去年新建25个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目前全集团的智能化工作面已达64个。同时,辽宁能源集团对全省煤炭资源实行统筹开发,科学规划开采布局,合理调整采掘接续,实施精挑细选、精采细收、颗粒归仓等系列举措,加快释放优质产能。去年,全集团预计原煤产量5058万吨。近两年实现优质煤炭产能核增350万吨,筑牢了稳产保供的基础。

优质产能充分释放的同时,辽宁能源集团也没忘记挖掘“低质”资源的潜能,开发利用小颗粒油页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抚矿集团有5个被当地人称作矸子山的舍场。山,是由煤炭开采后的舍弃物堆积而成,其中的油页岩地质储量34亿吨。由于油页岩尾矿料,尤其是小颗粒料难以实现有效提取,宝贵的资源一直沉睡。

近年来,抚矿集团大力开发利用油页岩资源。随着油母页岩炼油等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特别是“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实验)中心”等科研机构的成立,沉睡的资源被唤醒。“如今,12mm以下的尾矿舍弃物也能得到有效利用啦,”去年年底,在世界上唯一一套能处理小颗粒油页岩的ATP干馏炉下,伴着60余米长的机器巨大的轰鸣,抚矿集团页岩炼油厂总工程师闫玉麟的介绍里有掩饰不住的自豪,“抚矿集团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油页岩综合利用企业,油页岩油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全年页岩油产量达到45.1万吨。”

“企业砥砺奋进,就是为了不讲条件地保障地方能源安全,做好保供担当。”王伟介绍说,近两年,辽宁能源集团向省内供应长协动力煤3474万吨,仅此举就让利约37.6亿元;集团现有3户省直调电厂和4户地方电厂及自备电厂,在迎峰度夏等关键时刻,不计代价做到应发尽发、多发满发,去年累计发电75.57亿千瓦时,助力我省电力系统实现安全可靠的供应;集团所属供暖企业的供热面积有9000余万平方米,涉及区域广、覆盖面大,各企业不遗余力提升供热质量,其中,利用油母页岩生产余热为百姓供暖318万平方米。

做大清洁能源,追风逐日调整结构

去年“十一”前,辽宁能源集团清洁能源板块再报新成绩:9月26日,辽能康平风电场升压站一次性成功完成反送电,27日首台风机成功并网发电;9月28日15时58分,623台逆变器同时启动,抚矿集团西舍场200MW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西舍场300MW光伏发电项目全部投产运行。

在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耗加快,传统能源资源有限的大背景下,辽宁能源集团成立之初,就把追风逐日、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提到了战略层面。“我们很清楚,在能源开发上实施清洁替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王伟用一组数字,把集团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做了直观呈现,“组建以来,集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45.6亿元,其中,清洁能源领域投资达41.9亿元。”

几年来,辽宁能源集团大力实施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以煤矿采剥排弃场、采煤塌陷区为载体,加快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建设。截至去年年底,整个集团清洁能源总装机规模120万千瓦,去年新建的70万千瓦项目已实现并网31.6万千瓦,其中,光伏项目20万千瓦、风电项目11.6万千瓦。如今,在辽宁能源集团主责主业的发展蓝图中,“传统能源+新能源”发展模式已具雏形。

在抚顺、葫芦岛市南票区等资源枯竭转型地区布局风电、光伏项目,既为企业带来极大的收益,更让曾经为发展前景迷茫的企业员工振奋了精气神。“我们都管这里叫‘光伏海’。”12月26日正午,抚矿集团党委副书记刘海英站在西舍场的山顶上,介绍这里的光伏发电项目运行情况。山下,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单晶硅板,在正午阳光的映射下呈现神秘的深蓝色。光、海,资源无限,一声“光伏海”的昵称,藏着抚矿人今天的踏实、明天的底气。

美好的明天,并不遥远。元旦刚过去,辽宁能源集团早已开始布局新一轮发展蓝图。随着中交营口LNG接收站外输管线项目完成立项,下一步,辽能人在“气化辽宁”领域的步伐将提速;内部装备制造板块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已完成第一轮可研尽调;统筹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持续推动优质资产注入,提升资产流动性工作成绩亮眼;深化改革创新,企业活力动力持续释放……“我们将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型国有企业,为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献力献能。”郭洪波说。



2023陕西百强企业及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发布
财经

2023陕西百强企业及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发布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沈谦)1月22日,记者从陕西省企业家协会获悉:日前,2023陕西百强企业名单、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及《2023陕西百强企业分析报告》发布。陕西百强企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各行业的领军者和龙头企业。 2023陕西百强企业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 [详情]

2023年 钱花在哪? 2024年 钱怎么花?
财经

2023年 钱花在哪? 2024年 钱怎么花?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1月22日,《关于四川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 2023年全省范围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29.1亿元。其中,省级收入993.3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31.7亿元,增长6.9%。其中,全省民生保障支出8370.4亿 [详情]

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财经

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2024年01月23日 04版)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 彭冰)记者日前从吉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3年,该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3531.19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3年,该省新兴动能强劲,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详情]

“饮”领潮流 乘“食”而上(“支柱产业怎么抓——对话县(市、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财经

“饮”领潮流 乘“食”而上(“支柱产业怎么抓——对话县(市、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支柱产业名片 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焦作高新区”)有全国最大的苏打水生产基地焦作市明仁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也有我省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更涌现出一批包装、原料、辅料等配套企业。  [详情]

天津天开园设立科创母基金
财经

天津天开园设立科创母基金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23日 第 03 版) 本报天津1月22日电 (记者武少民)天开九安海河海棠50亿元科创母基金签约发布仪式日前在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举行。近百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参加签约发布仪式,超百亿规模创投基金群聚焦天开园和 [详情]

“头”“尾”共进,做好增值大文章
财经

“头”“尾”共进,做好增值大文章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本报记者 范克龙 许昊杰 近年来,我省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