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棚选址起纠纷 “三所联动”情法结合巧化解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本报记者 吴 艺 通讯员 崔顺成
【镜头】
小区充电车棚安装“受阻”
今年8月,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北外滩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邓先生的求助,称小区业委会不顾其家中安全,要在其楼下安装电动自行车户外充电车棚。
原来,该小区是老旧小区,没有室外充电设施,以往居民们不是把笨重的电池提进楼充电,就是选择“飞线”充电,既不方便,也带来了隐患。在业委会努力下,有一家公司愿意免费为小区安装充电车棚。但小区公共区域只有楼前不足5米宽的1条通道,车棚选址是个难点。经过公司实地勘查和业委会协商,最终决定将安装位置设在紧挨着居民楼的通道处。
这个选址却让住在2楼的邓先生急得跳了起来。“怎么能装在我家窗下?来个贼踩着车棚就能翻进我家,况且我又不充电,我不同意!”邓先生的反对不仅表现在言语上,还数次阻挠安装人员施工。这也让想装车棚的居民恼怒不已,双方多次对峙,甚至要拳脚相加。
【实招】
“三所联动”兼顾充电刚需和居民安全
陈琦嵘(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
对于安装充电车棚,居民们意愿很强烈,也的确是生活刚需。虹口分局北外滩派出所启动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让邓先生和居民代表坐在一起,在民警、人民调解员和律师共同见证下开展矛盾调解。了解各方想法后,律师援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展开解释:业主大会的提议经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后即有效,并且业主大会的表决结果受法律保护。法律关系捋清了,但邓先生家的安全也不应被牺牲,民警在调解会上提出建议,联系消防部门由专业人员重新评估选址。很快,充电车棚的选址就有了“B方案”,新位置不仅满足了居民充电需求,也远离了邓先生家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