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万余亩农田实现合并流转

2023-11-02 14:48    来源:中国江苏网

10月31日,在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一片金灿灿的稻田里,两台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水稻。“我种了200亩水稻,估计两天就可以收割完毕。”种田大户尹明高兴地说。

在垫湖村,像尹明这样的种田大户有46位,他们经营着全村892户的12000余亩农田。

1978年底,原垫湖大队任孝干、苏道永等人“私下”将集体的260多亩土地包产到户,首开江苏农村实行“大包干”先河。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以《春到上塘》为题,报道了垫湖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垫湖被誉为“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

然而,在改革开放和“三农”发展大潮中,上塘人一度“掉队”了。到2008年,上塘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3572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垫湖村成为省定的经济薄弱村。

穷则思变。垫湖村干部多次带领村民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从2012年开始,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种粮大户流转了土地后,重新调整了沟河水系,建设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今年46岁的任勇,流转了200亩土地轮作水稻、小麦。他算了一笔账,以前一家一户稻麦轮作,每亩地纯收入600元左右,他现在经营的土地每亩纯收入达到800元左右,遇上风调雨顺好年成可以超过1000元。“我们算是职业农民了,注意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新方式,这是能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根本原因。”

村民孙学喜一家六口人,家里近20亩土地流转出去后,孙学喜和两个孩子到上海打工,每人月工资6000元以上。“以前,一家人都被困在地上,弃不得走不开,一年的收入也就2万块钱左右。如今,流转土地的租金,基本上就等于自己当年种庄稼的纯收入。”

告别土地束缚,真金白银装进腰包。于是,不少村民主动找到村干部,希望能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自己甩开膀子出去务工。目前,全村120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大户经营,村里三分之一的劳力外出务工。

为了降低大户的种田成本,村里成立农机合作社。利用上级的项目资金,购置收割机、播种机等,租给大户们使用。“我种的200亩地,从种到收都是租用合作社的机械,价格合理,随叫随到,十分方便。一年下来,种田获利10多万元没有问题。”种田大户王家珠说。

村里还建设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烘干厂,村党委书记周磊介绍,烘干设备全负荷运作,不到20天就可以完成全村万余亩地上的粮食烘干进仓。“每烘干一斤水稻或小麦,收取0.05元加工费,价格合理,给我们这些种田大户吃了颗‘定心丸’,收获季节再也不怕阴雨天气了。”种田大户周茂章坦言。

村里千方百计招引企业,先后让4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民韩永杰夫妻俩都在村里的一家纺织企业上班,两人每月工资收入近万元,年收入比昔日种田翻了几倍。

对年龄偏大或者在家带孩子的村民,村里及时协调他们给种田大户打零工。今年56岁的村民周茂军打零工,农忙时一天有120元收入,平时一天也能有80元收入。

随着外出务工村民年龄增大逐渐返乡,垫湖村又在土地上动起了脑筋。周磊告诉记者,村里正逐渐把大户经营土地面积控制在100—200亩,既减少种田大户的风险,也让回流的有种田意愿的村民依靠规模种田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今年以来,已经有3户大龄返村村民成为种田大户。

“土地合到分、分到合,都是为农民收入的增加。”上塘镇党委书记许付军说,去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03元,垫湖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00元。

通讯员 许昌亮 熊翠云

记者 徐明泽



可重点关注四条投资主线
财经

可重点关注四条投资主线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1月23日市场,行业板块方面,证券、保险及其他、传媒行业涨幅居前,纺织制造、服装家纺、酒店餐饮行业跌幅靠前。概念板块中,手机游戏、上海自贸区等板块小幅活跃,社区团购、露营经济、冰雪产业等板块震荡调整。  [详情]

2023年开封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货值近10亿元
财经

2023年开封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货值近10亿元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寅龙 通讯员穆月桂报道 2023年,开封综合保税区完成了“验收、封关、投产、达效”四步走。2023年7月3日,开封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截至2023年年底,一线进出口货值9.92亿元、区内注册企业26家,当年即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双增长、双提升,拉动全市外贸进出口增 [详情]

连云港22个项目入列省重大项目清单 其中18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62亿元
财经

连云港22个项目入列省重大项目清单 其中18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62亿元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重大项目是区域发展的脊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近日,笔者从连云港市发改委获悉,连云港市22个项目入列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总投资2389亿元。其中,实施项目18个,总投资18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2亿元,分别较2023年增加5个、377亿元、88亿元;储备 [详情]

青藏高原有条“光伏一条街”
财经

青藏高原有条“光伏一条街”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组链建群 乘势而上 青藏高原有条“光伏一条街”新华社西宁1月23日电(记者汪伟 解统强)不足6公里的大街,丽豪、高景、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一字排开。生产多晶硅的上游企业顺着大街,便可把产品送到下游客户。往来货车让人感受到光伏产业成群结队的动能……这是记者近日在青海省西宁 [详情]

跨越周期的新曲线
财经

跨越周期的新曲线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跨越周期的新曲线 一家企业销售逆势上扬的背后这是一家企业的销售曲线:第一个波峰出现在2011年达750亿元,之后连续五年下降,2016年跌至谷底300亿元,随后曲线一路上扬,到2021年达第二个波峰1720亿元,2022年为1395亿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