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奔跑,做好人民群众的生命摆渡人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奋力奔跑,做好人民群众的生命摆渡人
——记济南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团队
电话线是他们的“生命线”,救护车是他们“奔跑的医院”。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奋力奔跑,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他们掌握全科急救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随时准备完成最艰难的任务……他们就是济南市急救中心120院前急救人员。
“‘呼救必接,出诊迅速,救急扶伤,爱心奉献’,这是济南急救精神,也是我们济南市急救中心对社会的承诺。”济南市急救中心车管部副部长、直属急救站负责人孙士县说,“我们所有急救人始终将这句话牢记于心,践之于行。”
心有信念,步履坚定在“生命线”上与时间赛跑
一名急救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驾驶员,就组成了一个急救小组。20斤的出诊箱,40斤的楼梯椅,无法预知的患者,便是一个急救小组要承担的重量。济南市急救中心直属急救站是一支由20人组成的急救团队,平均年龄34.6岁,每天保障着院前急救车组和非急救转运车组两个车组的高效运转。
“叮铃铃,一位87岁老人突发呼之不应、意识丧失……”近日,市急救中心直属急救站的接警电话再次响起,值班医生何阳第一时间接起电话,并向队友传达出诊任务,他手里的电话还未放下,护士高丽和驾驶员于鹏已经做好出诊准备。几秒钟的时间,何阳放下电话,拿起急救设备,冲上急救车,和同事们迅速赶往患者家中。
“当时到达现场的时间为10:37,确定老人发生了室颤,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情况非常紧急。”何阳说,“我们的团队紧急给予
了高质量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最终老人恢复了心跳。时
间紧迫,我们立即将患者
转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孙士县介绍,这样的惊险时刻在这
里经常出现,有时
候一天能遇到好几
个,“日常24小时
平均出诊量约13次,最高能达到20余车次。”
院前急救工作是个特殊的医疗岗位,抢救环境复杂多变,需要急救工作者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孙士县告诉记者,“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必须做到分秒必争,才能最大限度地跑赢‘死神’,救生命于危急。”
高强度、高负荷工作让他们中很多人患上胃病、腰椎病等,“但大家都始终无怨无悔,我想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孙士县说,“心中有信念,步履更坚定。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心里秉持着‘呼救必接,出诊迅速,救急扶伤,爱心奉献’的宗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家都争先恐后做泉城人民的健康守护者。”
突破险境,逆向前行拼尽全力做更多生命的“摆渡人”
蓝灯急速闪烁,白车呼啸而过。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呼救电话成倍增加,所有急救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市急救中心所有人员满负荷运转,硬是用“奋力奔跑”的姿态,“摆渡”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命。
“2022年‘11·10’本土疫情期间,为了保障直属急救站24小时正常运作,所有工作人员都主动配合闭环管理,住在了单位。”孙士县回忆起疫情防控时期的急救工作,“狭小的空间里摆满了行军床,大家睡在走廊里、大厅里……仅值班室的一个沙发上就挤了3个人。”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院前急救的工作量成倍增长,为了保障急救工作不掉队,所有工作人员取消休假,全员进入“战斗状态”。“为了高效完成出诊任务,车组人员都是备足医疗物资、防护物资,分秒必争,保持连续运转。”孙士县说。
穿着防护服,一次又一次地带着沉重的急救设施赶赴现场,马不停蹄地抢救、转运……超负荷的工作量挑战着急救人员的身体极限,有很多工作人员甚至带病坚守岗位。在一次把患者送到医院后,孙士县的腰痛病突然加重,走路一瘸一拐的,身边的同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患者所在小区没有电梯,楼梯也比较狭窄,无法使用担架,时间紧急,只能用背的方式快速把他转移下来。”孙士县说,“其实在日常急救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由于那段时间需要背的患者比较多,身体一下子没扛住,犯了腰痛病。我们这所有工作人员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样做。”
让急救工作融入城市发展,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急救队伍,是济南市急救中心一直坚持做的事情。“我们是济南这座城市的‘急救人’,当这座城市需要的时候,应当拼尽力气,守护人民健康。”孙士县说,“急救工作是讲速度的,更是有温度的。”
学习不止,勇毅前行不断刷新急救事业的“济南速度”
如何更好地做好人民群众的生命摆渡人?这些年来,全体济南急救人凝心聚力,不断强化“急救力度”、刷新“急救速度”、提升“急救温度”。
“当我们到的时候,孩子已经在调度员的指导下生下来了,但胎盘还没有娩出。”在孙士县的记忆里,一次孕产妇急产的呼救让他印象深刻,“这是一位二胎产妇,因为她第一胎就是急产,一般情况下二胎会生得更快,而当她自己意识到要生的时候,孩子马上要出来了。当时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紧急给予施救,在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安全的情况下,快速将她们转到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对于急救医生来说,我们面对的患者是多样的,所有医学门类的知识都要掌握,同时还要应对各种现场突发情况,所以不管多忙,培训和交流是一直要保持的。”孙士县说,“除了每季度的定期培训,我们还会不定期组织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像这个孕产妇的抢救案例,我们会深入推演剖析,让每位急救医生都掌握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
济南市危急重症的救治水平和突发事件紧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是让孙士县最高兴的事情。“依靠整个‘大急救’体系的壮大,我们才能更好守牢‘人民生命线’。”孙士县说,当前,《济南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为济南健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发展院前医疗急救事业提供了法律保障。急救知识与技能“五进”活动、防汛防灾等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人道救护理念深入人心。济南急
救每年还会开展一次防汛卫生应急救
援演练,旨在全面检验全市急救队伍防汛应急工作和全市急救队伍
抢险应急能力。
“今年,济南市应急救援储备中心项目将投入使用。”孙士县说,“届时,我市将拥有国内一流的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调度协调指挥能力全面提升,这标志着我们的急救工作将迈上新台阶,我市持续深化公卫体系改革工作也有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