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人造”菌株中合成DNA过半

2023-11-09 02:46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半人造”菌株中合成DNA过半

向世界首个合成酵母迈出重要一步

科技日报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张佳欣)美英两国研究人员将实验室制造的超过7条合成染色体组合到一个酵母细胞中,产生了一种“半人造”菌株,其合成DNA超过50%。它具有和天然酵母菌株一样的生存和复制能力。该团队现已合成并调试了所有16条酵母染色体,这意味着距离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合成酵母基因组,解开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又近了一步。研究成果8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同集合论文同时发表在《分子细胞》和《细胞基因组学》杂志上。

这是首次构建真核生物的合成基因组。酵母拥有相对紧凑的基因组,并具有将DNA缝合在一起的先天能力,使研究人员能够在酵母细胞中构建合成染色体。

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团队创建的tRNA新染色体,是一种不同于自然染色体的新染色体。他们删除了被视为“垃圾”的非编码DNA块和重复元素,添加了新的DNA片段,并引入了一种内置多样性生成器,可打乱染色体内部和之间的基因顺序。为提高基因组稳定性,团队还去除了许多编码转移RNA的基因,并将它们重新转移到仅由tRNA基因组成的全新染色体。

酵母基因组由16条染色体组成,研究人员打算创建合成酵母菌株,每个菌株包含15条天然染色体和1条合成染色体。他们将所有先前合成的染色体(6条完整染色体和1条染色体臂)逐渐整合到一个细胞中。所得酵母菌株的合成率超过31%,具有正常的形态,与天然酵母相比,仅表现出轻微的生长缺陷。

为了更有效地在酵母菌株之间转移特定染色体,他们使用染色体替换的方法来转移新合成的染色体(Ⅳ号染色体,所有合成染色体中最大的),从而产生具有7.5条合成染色体的酵母细胞,合成率超过50%。

此外,由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本·布朗特博士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汤姆·埃利斯教授领导的团队在《细胞基因组学》杂志上报告了合成染色体Ⅺ。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共同努力把所有单独的合成染色体组合成一个完全合成的基因组。最终的合成菌株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真核生物,也是第一个由国际社会共同构建的菌株。



“中国视谷”“创客中国”双品牌赋能 杭州产业培育模式入选 “小微你好” 优秀服务案例
科技

“中国视谷”“创客中国”双品牌赋能 杭州产业培育模式入选 “小微你好” 优秀服务案例

近日,省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3年“小微你好” 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优秀服务案例名单,其中,《以赛进击“专精特新” 谱好视觉智能产业发展“三篇章”》成功入选。 去年以来,杭州积极响应“小微你好”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帮助企业克难攻坚、成长发展,提高服务精准度,提 [详情]

宗馥莉:完成1到10到100的突破
科技

宗馥莉:完成1到10到100的突破

在“家门口”的亚运会上展示中国品牌、杭州企业风采;为饮料产业智造升级打造“未来工厂”样本;在消费市场深刻变革背景下,发力开辟新生态新通路……作为发展37年成长起来的中国食品饮料龙头企业,娃哈哈交出的2023年答卷传递出坚守与信心。新的一年,如何破局出新、面向未来再攀高峰? 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团副董事 [详情]

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 万事利丝绸拿下国家级牌子
科技

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 万事利丝绸拿下国家级牌子

近日,杭州企业万事利丝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认定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作为以丝绸文化创意和高新丝绸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万事利丝绸通过将科技与文化融合,为传统丝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赋能, [详情]

“最低价协议”并非双赢
科技

“最低价协议”并非双赢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王明昊 破除“最低价协议”,打造一个健康、公平、和谐的线上消费环境,对更好发挥直播电商在丰富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详情]

遵义金紫阳食品公司负责人吴凝: 专注做好一碗面一碗粉
科技

遵义金紫阳食品公司负责人吴凝: 专注做好一碗面一碗粉

“我们专注‘做好一碗面、做好一碗粉’,销售额达到3.2亿元。” 盘点2023年业绩,吴凝神动色飞:“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分坚持都将会有收获。” 吴凝是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与贵州大学食品工业系合作,成功研发出贵州荞麦面、苦荞面、抹茶面、红稗面、刺梨面等速餐食品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