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公交网上“火”了

2023-06-10 06:29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无锡日报

“高考爱心车”化身“清凉驿站”

无锡公交网上“火”了

本报讯 “今天,我在无锡一中考点附近的春申路上,看到了全无锡最牛的一辆公交车……”近期,“无锡‘最牛’的公交车”在抖音上凭借高颜值与贴心服务收获了一众点赞,网友们纷纷留言:“正儿八经为考生家长做实事、送清凉。不玩虚的。”“我们无锡想得真周到!”这就是今年首度亮相各考点的无锡公交定制“高考爱心车”。高考三天,它化身“清凉驿站”,成了家长最热衷的“打卡点”。昨日,记者来到市北高中考点,探访这辆送清凉的“高考爱心车”究竟多“火”。

上午9时,两辆双层巴士已坐得满满当当,家长们自带抱枕等“装备”,早上6时多就轻车熟路坐上车内“老位置”。提供免费饮用水、免洗洗手液、清凉油,还根据乘客反馈随时调整车内空调温度……提供了三天“全勤”服务的无锡公交黄巷运营部党支部书记孙亦波说,“这几天,车上座位天天供不应求。”

据统计,公交集团此次共出动6辆“高考爱心车”,分别停靠在市第一中学、辅仁高级中学、市北高级中学、青山高级中学、太湖高级中学5个有停靠条件的考点附近,为考生、家长提供休息场所,截至6月9日,服务家长和考生超2000人次。

12时30分左右,阵阵香味从车厢内飘来。循香而去,排骨海带汤、冰镇西瓜……每张小桌板前都坐着刚结束上午考试的考生,他们正享用着家长精心准备的中饭。原来,根据高考日程安排,最后一天中午休息间隔较前两天短,许多家长考虑到来回路况等原因,中午放弃了带孩子回家吃饭的计划。“今天直接让孩子在车上吃,吃完了在空调里休息一下,保证下午精力满满考政治。”市民常先生说。

“平时路上天天见,却还没带孩子坐过。没想到因为高考,反而体验了一把双层公交的舒适。”市民周女士说,“今后路上再看到双层巴士,都会想起这段难忘又舒心的高考经历。”(徐兢辉、陈霏)



方大炭素修旧利废创效200万元
头条

方大炭素修旧利废创效200万元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方大炭素紧盯降本增效这个主题,积极组织广大员工开展修旧利废工作,“抓西瓜捡芝麻”,该公司刚刚统计出来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该公司开展修旧利废487项,节约费用约208.85万元。 多年来,方大炭素通过强化制度管理,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员工开展修旧 [详情]

百余市民无偿献血传递大爱真情
头条

百余市民无偿献血传递大爱真情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杨玉玲、周安琪)1月17日,宜都市人民医院联合市献血办、市医务工作者联盟及宜昌市中心血站集中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当天,共有100多名医务人员及市民成功献血,献血总量达3万毫升。 当天上午,在市人民医院门诊处,医务人员和市民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采集血样、化验并填写《献 [详情]

一位检修工的特点:身不离工具包
头条

一位检修工的特点:身不离工具包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方大炭素石墨化厂三车间,有一位大家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是“他来了”的检修能手,他的名字叫付成。这位检修工的特点是,身不离工具包,忙碌点检。大家看到这个身影后,就“一万个放心”。 2001年起,付成担任石墨化厂三车间电工组组长,负责日常电气设备的点检和维修,参与车间设备的升级改造,完成 [详情]

城监小院业主共享自治收益
头条

城监小院业主共享自治收益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曲洹淋)近日,大公桥街道城监小院小区下起“红包雨”——每位业主领到了200元红包。 城监小院位于胜利四路9号,建于1987年,共有24户居民。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小区旧貌换新颜,去年3月成立了自治管理小组,实现了自治管理。当天发给居民红包,来源于小区公共区域的广告 [详情]

长阳检察院多元化救助帮扶暖意浓
头条

长阳检察院多元化救助帮扶暖意浓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田幸)“十分感谢你们又给我们找到了新的资助,还专程送到家里来。”1月16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在为小康(化名)送助学金时,小康爷爷激动地说道。 去年8月,小康爷爷因孙子抚养费问题找到了长阳检察院。未成 [详情]

救助站全天开放
头条

救助站全天开放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庄瑞玉)2024年首波寒潮来袭,记者获悉,我市市区救助站第一时间启动特殊天气应急预案,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并提前储备好防寒物资、医疗物资,全方位应对寒潮来袭,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平安度过寒潮天气。 据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市救助站已提前储备好防寒 [详情]

甘肃政法大学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出版
头条

甘肃政法大学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出版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1月23日获悉,由甘肃政法大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司法警察学院(公安分院)证据科学相关研究人员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的出版工作已于2024年1月顺利完成。 该译丛包括共计七本390余万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刘耀教授为译丛作序,司法鉴定科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