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心如“海绵” 全年可省绿化用水3000吨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彰显低碳智慧
体育中心如“海绵” 全年可省绿化用水3000吨
坚持绿色低碳办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千方百计务实节俭,深入推动科技赋能……在大运会各场馆建设过程中,成都着力在低碳智慧上彰显特色。
在世界大运公园多功能体育馆,可实现“冰篮”转换,在成都大运村,藏着无需空调的“冷巷”,在凤凰山体育公园,通过BIM建模,实现低碳环保,在新都香城体育中心,“海绵城市”技术可让全年节省绿化用水3000吨……这些场馆建设中有何绿色亮点?14日,记者进行了实地“碳”密。
世界大运公园:
场馆“四面”低碳建设
走进世界大运公园,华润置地成都大运会赛事保障现场指挥部场馆建设部工作人员彭科银带记者来到了多功能体育馆(体操馆),大运会期间,该场馆将承担体操小组赛、决赛任务。
站在场馆中心环顾四周,四面的看台上是密密麻麻的座椅。“座椅下方是我们在西南地区首次大规模采用的‘预制清水砼看台板’,该施工工法观感好、工期快,且为100%工厂定制生产,无现浇,无装饰,是目前最为环保的施工方法。”
不仅如此,场馆的屋顶、墙面也藏有环保“密码”。记者了解到,场馆均采用隔声节能金属屋面体系,内置保温隔热层,可充分节约能源。墙面采用仿清水混凝土墙面装饰层,相比传统涂料,它具备不开裂、不易脏、不褪色、不释放有害气体等优点。
凤凰山体育公园:
BIM设计避免材料浪费
“凤凰山体育公园的绿色低碳设计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凤凰山体育公园总设计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李峰透露,凤凰山体育公园通过BIM建模,提前解决了管线碰撞和标高需求,避免材料的浪费。预制弧形管道、装配式机房的应用,采用工厂化预制,现场实现了零切割、零焊接、零排放、零污染。
“BIM设计和施工,避免了材料的浪费,特别能体现环保。”项目主管黄朝阳介绍,外幕墙、机房建设都体现了BIM的作用——空调核心机房冷冻站里,有很多设备及管道管件,通过BIM建模在工厂里面预制加工,然后拉到现场像拼积木一样组建。不动用焊机,火花、烟雾、粉尘等污染物也在施工现场销声匿迹。
香城体育中心:
“海绵城市”技术吸水又节水
经历了一夜的大雨,而新都香体中心外的地面却干爽整洁,毫无积水。这座位于新都区,造型前卫的体育场馆,将承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水球预赛。
雨后地面无积水,是因为这座大运场馆使用了透水混凝土技术,这是“海绵城市”的一项建筑材料技术。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场馆地下,设置了雨水回收系统,从地面渗透下来的雨水,经过雨水回收系统的处理,就可以转换为场馆的绿化养护用水。在香体中心,利用这种雨水回收系统全年可节水3000吨以上,耗水量降低20%,能基本满足场馆区域绿化养护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