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丨杨晓君:《等待戈多》,未来可期(文艺评论)

2023-12-10 06:42    来源:上游新闻

编者按:

第五届重庆青年戏剧演出季暨“双城剧汇”2023成渝戏剧创作展演周在渝开幕。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联合组织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民间文艺社团的评论家开展了专题舞台艺术观评活动。评论家们观摩了重庆青戏季16个参赛剧目,并开展深入研讨。即日起上游新闻文化频道将编发部分评论文章,为读者呈现本次展演活动的精彩看点和艺术亮点。

《等待戈多》,未来可期(文艺评论)

文/杨晓君

随着第五届重庆青年戏剧演出季的顺利开展,10月22日在重演时代艺术中心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备受观众喜爱的荒诞派经典戏剧《等待戈多》。该剧目由优秀青年导演丁乙执导,他在尊重原著文本的基础上,以“成人童话”作为创作理念重现这个关于“等待”和“循环”的荒诞故事,通过两个流浪汉在枯树下的等待,向生命中的无尽的等待发起了拷问,表达了对生活的意义的哲学思考。本文将从剧中角色的无尽循环与“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进行探讨。

一、无尽的循环与等待的意义

《等待戈多》(1952年)是20世纪爱尔兰、法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之作。“荒诞”一词最初来自拉丁文,它的本义是“和谐,不合拍”,在哲学上指的是个人与其生存环境的脱节。该剧于1953年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后,在评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作者贝克特将荒诞主义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等待戈多》中,强调人类存在的无意义和荒谬性。

本次重演戏剧舞台上《等待戈多》的故事发生在两个黄昏,两个流浪汉戈戈(张益豪饰)和狄狄(陈俊霖饰)在枯树下的土墩上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他们一边等待,一边做着无聊的事,语无伦次地闲谈。两个流浪汉一度误把波卓(徐臻饰)和幸运儿(李浩民饰)认成戈多,他们尝试过自杀,但是失败了。日子循环往复,他们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情,期待着一个名为戈多的人的到来,却从未出现,他们也没有离开。这种等待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困境和挣扎,同时也触发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问题。观众不禁被迫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在没有明确目标和方向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忍受无尽的等待。

为什么戈戈一直在脱鞋子?

为什么狄狄脱了帽子不能思考?

他们为什么要苦苦等待戈多?

……

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猜想鞋子是束缚,帽子是思想,戈多是残酷的未知。但现实生活越是冷峻、麻木和粗俗,越需要人类勇敢地正视它。戈戈和狄狄是二战后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的象征,他们四处流浪、饱受挨打、饥寒交迫,他们连“骨头”都啃不到,在没等到戈多的日子里,他们想过上吊自杀,无奈树枝太细,连死都死不了。福柯认为,人类的尊严和价值就在于勇于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毫不回避地接受并敢于嘲弄现实。他们生活在荒诞痛苦非理性的世界中,却还仍在苦苦等待。正是这份等待,让他们获得了对“自我”的认知,是“等待”使他们坚信生活的前方还有希望。法国当代思想家萨特曾告诉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怀抱着希望而生活。

我们为什么要等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等待戈多式”的无尽循环——我们为了生活而努力学习,为了事业而拼搏,为了家庭而付出。但我们真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吗?我们真的清楚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吗?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反而容易迷失自己,甚至忘记了生活的真谛。即使生活破烂不堪,但是我们所盼望、希望的人或事物还没到来,所以要等待。

俗语常说,“不要把生命活成一场无尽的等待。”但有件事常常被忽略了——等待就是生命的常态。等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在等待中,我们可以反思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等待也是一种信念,一种对未来的信念。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信念,我们才能在困境中坚持下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是等待让我们学会珍惜当下,正如该剧演出结束后,丁乙导演上台与观众的交谈中说的那样,“尘归尘,土归土,所有的东西该到哪儿都有自己的归宿和主题”。

二、“戈多”的象征意义

在这个简约而黑暗的戏剧舞台的设计里,暮霭的黄昏、荒芜的两条小路、小路旁的一棵光秃秃的矮树、一个小小的土墩子,两个流浪汉不仅各自在喃喃自语,牛头不对马嘴,唠叨重复,还在反复地脱靴子、倒靴子、脱帽子、戴帽子,被戴上帽子的幸运儿通过“思考”,会突然激愤地讲演起来,一大段不带标点符号的的连篇累牍,除了震撼,却不知其所云。这无不象征着世界的空虚和对人生的束缚和痛苦。

但是在重演的舞台上,导演还有一个巧妙的设计,本是光秃秃的矮树,却长出了两片绿色的叶子,流浪汉亮色的互补服装、精致的妆容、绚丽的灯光变换,让观众在荒无人烟的冷峻中看到一点微弱的色彩和光亮,这是希望的颜色。

看完《等待戈多》后,人们讨论虚无、讨论反复、讨论生活,人们也谈论存在的意义、流失的信仰、荒诞的表现……如果等不到戈多,人们又该何去何从?有人曾在观剧结束后问原著作者贝克特,“戈多到底是谁?”这个戈戈和狄狄反复挂在嘴边的“戈多”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名,关于这个问题,贝克特曾表示,“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在笔者看来,“戈多”代表着一切。“戈多”是生活的无常与荒诞。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无常的世界里,我们都是戈多的追随者,我们都在等待着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然而,正是这种无尽的循环和虚无的意义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戈多”也是希望与绝望的交织。我们和戈戈和狄狄一样,在等待中看不到未来,不知道等待的结果,不知道戈多明天会不会来,更不知道自己为何等待。等待本身是苦楚的,但我们希望所有的等待都不被辜负,以此来劝慰等待的人们安心、时刻抱有希望。“戈多”还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挣扎和追求,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原作是戏,舞台是剧,现实是希望。戈戈和狄狄是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我”的一个变体,所以他们会自相矛盾,自相交流,他们经历过挣扎、无聊和思考。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需要《等待戈多》这样的作品来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正如该舞台戏剧的导演丁乙所说,“他们的角色其实给了我们更深的启发,我们等待的其实不是戈多的出现,我们等待的是我们对希望的不放弃。尽管我们的未来还未来,但未来可期。”

作者简介:杨晓君,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供图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审核:冯飞



“村晚”让更多乡村被看见
娱乐

“村晚”让更多乡村被看见

最近两年,除了央视春晚、地方卫视春晚,越来越多的“村晚”开始异军突起,受到广大网友越来越多的关注。日前发布的2023中国西部文旅总榜中,桐梓县荣获“文旅新榜样”称号,桐梓“村晚”获得“最具影响力文旅节会”殊荣,让广大网友对今年我省各地“村晚”有了更多期待。 所谓“村晚”,就是以一村一寨或乡镇为单位, [详情]

这场校园音乐会真解压!
娱乐

这场校园音乐会真解压!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本报讯(记者 张宇曦)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新年最宜人,乐声常入耳。为缓解高三学子的学业压力,让他们以更昂扬的精神面貌应对高考的挑战,近日,通辽第五中学体艺处联合高三年级举办了“乐动心声 音启未来”高三主题音乐会。校领导、家长代表以及高三全体师生参加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