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男子为控制梦境在大脑植入芯片,真的可以“盗梦”吗?

2023-07-24 15:59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来源:极目新闻

7月23日,“俄罗斯一男子为控制梦境在大脑里植入芯片”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惊呼不敢相信。

据“今日俄罗斯”等多家海外媒体报道,俄罗斯40岁男子迈克尔·拉杜加此前一直苦心钻研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近日,迈克尔·拉杜加在家中自行进行脑部手术,结果手术才进行半小时就大量失血1升多,但仍坚持着将电极成功植入了脑中,随后经过设备观测,在不同的睡眠状态下,至少出现了3次梦境情节改变的情况,但出于健康考虑,5周后他还是到医院移除了脑中植入的电极。

术后的迈克尔·拉杜加图源:每日邮报

“这种科研精神可嘉,但是操作行为绝对不建议,是个极其危险的行为,任何脑外科手术都应该是专业人员实施,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规范的操作培训,同时脑外科手术还需要特殊的止血设备和材料、正规的消毒过程和手术后的管理等,这种自行操作不仅会容易导致颅脑损伤、昏迷偏瘫,还容易导致出血过多致死或感染致死。”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魏俊吉说。

这次“盗梦”是否成功还很难商榷,但生活中仍有不少人深受多梦、梦乱的困扰。“在睡眠中的快速眼动睡眠期,由于呼吸和心率偏快,身体处于活跃状态,做梦发生在这个周期。在压力比较大,比如工作压力大,学习紧张等情况下,容易做梦;情绪焦虑等心理异常状态下;睡姿不正确;其他一些器质性病变,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均可发生多梦。”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高俊华说。

高俊华表示,做梦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某种情况下,还可维护脑功能。如果仅仅睡眠多梦,可通过调理睡姿,调整情绪,减轻压力等观察有无改善。但是很多数情况下,多梦常常与失眠相伴。如果夜间多梦导致第二日出现疲劳或者全身不适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障碍;社交、家庭、职业功能障碍;情绪易烦躁或激动;日间思睡;精力体力下降;过度关注睡眠问题等情况,需要去医院求助于医生。



方大炭素修旧利废创效200万元
头条

方大炭素修旧利废创效200万元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方大炭素紧盯降本增效这个主题,积极组织广大员工开展修旧利废工作,“抓西瓜捡芝麻”,该公司刚刚统计出来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该公司开展修旧利废487项,节约费用约208.85万元。 多年来,方大炭素通过强化制度管理,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员工开展修旧 [详情]

百余市民无偿献血传递大爱真情
头条

百余市民无偿献血传递大爱真情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杨玉玲、周安琪)1月17日,宜都市人民医院联合市献血办、市医务工作者联盟及宜昌市中心血站集中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当天,共有100多名医务人员及市民成功献血,献血总量达3万毫升。 当天上午,在市人民医院门诊处,医务人员和市民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采集血样、化验并填写《献 [详情]

一位检修工的特点:身不离工具包
头条

一位检修工的特点:身不离工具包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方大炭素石墨化厂三车间,有一位大家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是“他来了”的检修能手,他的名字叫付成。这位检修工的特点是,身不离工具包,忙碌点检。大家看到这个身影后,就“一万个放心”。 2001年起,付成担任石墨化厂三车间电工组组长,负责日常电气设备的点检和维修,参与车间设备的升级改造,完成 [详情]

城监小院业主共享自治收益
头条

城监小院业主共享自治收益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曲洹淋)近日,大公桥街道城监小院小区下起“红包雨”——每位业主领到了200元红包。 城监小院位于胜利四路9号,建于1987年,共有24户居民。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小区旧貌换新颜,去年3月成立了自治管理小组,实现了自治管理。当天发给居民红包,来源于小区公共区域的广告 [详情]

长阳检察院多元化救助帮扶暖意浓
头条

长阳检察院多元化救助帮扶暖意浓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田幸)“十分感谢你们又给我们找到了新的资助,还专程送到家里来。”1月16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在为小康(化名)送助学金时,小康爷爷激动地说道。 去年8月,小康爷爷因孙子抚养费问题找到了长阳检察院。未成 [详情]

救助站全天开放
头条

救助站全天开放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庄瑞玉)2024年首波寒潮来袭,记者获悉,我市市区救助站第一时间启动特殊天气应急预案,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并提前储备好防寒物资、医疗物资,全方位应对寒潮来袭,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平安度过寒潮天气。 据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市救助站已提前储备好防寒 [详情]

甘肃政法大学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出版
头条

甘肃政法大学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出版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1月23日获悉,由甘肃政法大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司法警察学院(公安分院)证据科学相关研究人员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的出版工作已于2024年1月顺利完成。 该译丛包括共计七本390余万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刘耀教授为译丛作序,司法鉴定科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