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拓展传统文化传播新路径

2023-12-29 06:11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宋翊宁

中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新时代背景下,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文化认同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加强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品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可以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中国文化,增进国与国之间的互信和友好关系。此外,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哲学、伦理、道德等内容。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中,培养出更多具有传统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传播好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不仅要发掘打造好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也要充分利用新时代下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新型传播媒介。

数字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等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和影响。大量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传输和处理,使得信息可以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中高效地处理和传播。在这种新形态下,想要构建好传统文化的传播体系,就必须倚重数字化技术。只有结合信息文明时代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及爱好,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力。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改变传统思维,

培养开放型传播理念

时代在快速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应当随之改变。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以课堂讲授、杂志、报刊等为主,数字化背景下,传播渠道多元化,审美元素丰富。要真正改变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状况,从传统文化传播的困境中突围,真正激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传统文化散发出新的光芒,就要注重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传播新载体,培养开放型传播理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主动拥抱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特点和趋势,紧跟科技的发展,主动拥抱数字化媒体和平台。了解和熟练运用社交媒体、网络文化平台、在线教育等工具,将传统文化知识以多样化、互动性的形式传播出去。

开放共享传统文化资源。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资源,鼓励共享。建立文化机构和文化从业者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发和推广数字化传统文化资源。同时,也要鼓励公众参与,让更多人有机会分享和贡献自己的传统文化资源。只有充分调动公众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增加其对传统文化的体验,真正从骨子里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

强调多元性和包容性。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要培养开放型传播理念,尊重不同地域、民族、群体的传统文化;要鼓励多方参与、多元表达,形成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传播环境,只有构建出一个适合传播传统文化的文化场,才能获得传统文化传播的肥沃土壤。

加强教育和培训。要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播者的培训和教育。通过提供相关的系列课程,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系列讲座,加强传统文化传播者的专业素养和传播技巧,提高他们的开放思维和包容度。

改变传统文化传播的传统思维,培养开放型传播理念,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创新和发展。

推动融合创新,

将传统文化内容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欲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播,不仅需要“温故”,而且需要“知新”。当下,只有充分了解新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掌握时代潮流动态,才能将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融入时代浪潮中,从而锻造出具有当代特色、当代价值的传统文化,给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其不断发展。融合传播新环境,将传统文化内容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创新传统文化内容表达方式。传统文化内容可以通过新颖、有趣的表现形式来呈现,如利用动漫、游戏、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引入时尚元素。传统文化可以与时尚元素结合,通过设计出具有时尚感的传统文化产品或服饰,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同时,可以与时尚界的设计师、艺术家合作,共同探索传统文化与时尚的结合点。

举办创意活动。通过举办创意活动,如传统文化演出、展览、工作坊等,将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可以邀请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等参与活动的策划和设计工作,打造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时尚活动。同时也可以组织开展以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播、人工智能与文化发展、信息技术与文化保护等相关的调研考察活动、课题研究活动、研学旅游活动。

扩大教育宣传。在教育领域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学校课程,让年轻人在学习中接触传统文化,并理解其内涵与价值。同时,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知识的线上线下教育,提供更多形式的学习途径,以激发年轻人的兴趣。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新闻媒体、广告媒体等搭建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体矩阵。

将传统文化内容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传统文化也能够通过与时代潮流的融合,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发挥数字优势,

构建传统文化传播的多元途径

构建我国传统文化传播体系,只是将传统文化内容与时代潮流结合起来还远远不够,仍需考虑创新传播媒介。有针对性打造适合传统文化传播发展需要、体现传统文化传播特点的传播体系可使文化传播的途径更加多元,更具渗透性。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

首先,可利用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可以通过在这些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发布传统文化内容,并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其次,可利用短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了大量用户。可以通过制作有趣、短小精练的传统文化短视频,让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和理解传统文化,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可利用网络直播。网络直播已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互动形式,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专场直播,邀请传统文化专家、艺术家等进行现场解说和演示,让观众与他们互动、提问和交流,增加观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此外,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用户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文化,如参观古建筑、观赏传统艺术表演等,因此,可以开发传统文化主题的虚拟现实应用,让年轻人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可利用移动应用程序,如开发传统文化相关的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游戏、互动等功能。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年轻人可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传统文化传播的多元途径,可以更好地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获取传统文化信息和参与方式的需求,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构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不仅需要改变传统的传播思维,培养开放性理念,不断吸收科学技术带来的新型传播方式的优点。同时,也需将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掌握新时代人们的社会心理,结合新时代媒体技术,构建多元的传播路径,使传统文化获得自我传播的生命力。当然,我们还可有意识地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阵地,将目光放到国外,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机构、学者、艺术家等合作,组织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国际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吸引更多国际受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到更大、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增加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更多人了解、认同并传承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盐城干线航道交通量实现自动监测全覆盖
科技

盐城干线航道交通量实现自动监测全覆盖

本文转自:盐阜大众报 本报讯 (陈海峰)随着泰东河大桥监测点位的调试完成,盐城市干线航道交通量监测系统在2023年12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盐城市17个点位的人工观测全部撤除,实现全市干线航道交通量自动监测,结束了船舶流量统计靠人工“估算”的历史。 2022年起,盐城交通部门针对船舶流量监测主要采取 [详情]

芜湖瑞泰首届技术展举办
科技

芜湖瑞泰首届技术展举办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本报讯(记者 赵丹丹)1月20日,奇瑞科技旗下芜湖瑞泰供应商生态圈年会暨首届技术展举办,行业专家与生态圈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产业发展大计,共话行业美好未来。 此次举办的首届技术展上,芜湖瑞泰邀请59家主要供应链代表企业参会,现场发布企业技术规划和新品解读,相关行业专家作主题报告 [详情]

首届“群体协同与自主”创新发展论坛在丰台举行
科技

首届“群体协同与自主”创新发展论坛在丰台举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潘俊强 近日,首届“群体协同与自主”创新发展论坛暨特种机器人产业链榜主任务推进会在丰台创新中心举办。本次论坛以“共建生态·共谋发展”为主题,内容包括群体协同与自主场景邀请赛成果展、军事元宇宙学术交流、仿生机器人前沿科技研讨、任务对接与需求发布,并发起了特种机器人创新联盟组建 [详情]

90后接棒“年货采办权”让年味儿“潮”起来
科技

90后接棒“年货采办权”让年味儿“潮”起来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琳燕 记者探访我市多家商超发现,“90后”的新年消费力增长迅速,年轻一代正在接过年货采办权,成为春节消费主力军。呼应消费新趋势,今年各大商超推出高品质、高颜值以及国潮风的年货产品,圈粉追求个性化、仪式感的年轻消费群体。  [详情]

6座LNG储罐完成水压试验
科技

6座LNG储罐完成水压试验

本文转自:盐阜大众报 本报讯 (许树春 李贵东 潘全凯) 1月20日,随着我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储备基地——中国海油滨海LNG接收站项目一期扩建工程7号储罐水压试验完成,该项目6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储罐全部完成水压试验,比里程碑节点提前71天,为按期实现项目整体机械完工奠定坚实基础。 水压试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