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坚守文化阵地 为青少年插上腾飞翅膀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农安县青山口乡关工委:
“五老”坚守文化阵地 为青少年插上腾飞翅膀
本报记者 揣晓倩
农安县青山口乡关工委有骨干“五老”26人,他们大多具有文学艺术类专业特长,堪称当地的文化名人。多年来,他们秉承热爱文学艺术的赤诚初心,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青山口乡关工委整合资源,于2022年成立了青山口乡文联。文联内辖书法、绘画等6个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均由在乡的“五老”担任。打鼓的、吹唢呐的、唱戏的、摄影的、写作的、雕刻的、写书法的、画国画的……“五老”们在各自喜爱的专业上发挥余热。江东王村“五老”刘凤秋是延续本村渔猎、黄烟耕作文化等传统习俗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实践者,今年端午节期间,她和刘善永成功策划并实施“端午情深 荣归故里 家人欢聚一堂联欢会”,吸引了江东王屯、张家炉屯的数十名村民和青少年加入。“五老”许永恒多年坚持儿童文学创作,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他写的童话《老公公种西瓜》、散文《我的幸福快乐和自豪》等多篇文章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这些作品为推动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向好向善发展作出了贡献。
青山口乡的“乡土艺术家”们已连续多年开展“进校园,传手艺”公益活动。农安县文艺雕刻专业委员会“五老”崔占胜擅长雕刻葫芦、树根、玉石和篆刻印章,2018年以来,他坚持利用每周末的下午,免费为刘尧小学和二道沟小学的学生们讲解素描等美术知识,当堂指导学生们绘画器物、卡通素描等。青山口乡关工委秘书长李占宇爱好写作,累计创作文学作品150余万字。2000年,他创办了校外写作小课堂,发挥自身写作特长,义务辅导学生们写作文。在他的指导下,先后有30多名学生的习作在《长春日报》《四平日报》等一些刊物上发表。
得益于厚重的乡村文化熏陶和当地名人贤才的精心培育,近年来,青山口乡考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各类高校的学生达数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