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出国际

2023-12-01 00:34    来源:北京商报

这是全球商业的晴雨表——物流供应链。从公路、铁路、航空等多个方向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到多国多港,加快与周边和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是制造业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产业链之一——新能源汽车。从金属材料、传感器到车身架构,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由传统制造到智能网联,涉及领域多,融合趋势明显。

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上,中国企业正在讲述如何将境外痛点转换成商机,推动产业“跑”出加速度的新故事。

中国物流“链”起全球商业

作为全球商业的晴雨表,物流供应链在全球商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11月30日,在链博会现场,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举行。作为中国品牌出海生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的物流企业在东南亚、北美等多地寻求“练兵场”,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对于物流全链条的把控。

跨海练兵征战全球

“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当前物流企业建设全球化供应链的重要课题。”11月30日,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中,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指出,交通物流作为畅通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贯穿了生产、流通、交换到消费各个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构建一条全球化的物流供应链,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物流供应链延伸全球,也为中国品牌商家出海提供了新的机遇。在链博会供应链服务展厅的亚马逊全球物流(AGL)展台,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为了助力中国卖家出海,亚马逊全球物流为亚马逊的卖家们提供从中国启运至美国、欧洲的海运整箱、海运拼箱的跨境物流服务,包含了从国内运输送入亚马逊运营中心的全流程。

亚马逊全球物流(中国区)华南销售总监刘智平在供应链服务专题论坛上也提到,在仓储方面,今年亚马逊全球物流在仓储及分销网络等方面升级了自身服务。“亚马逊全球物流在义乌成立的国内集货仓,能够更高效地服务华东地区的卖家,帮助其减少运输成本。”刘智平透露,随着亚马逊全球物流中美快船服务的升级,快船服务盐田港从每周一班船增加到每周两班船,上海宁波港快船时效显著提高,“快船到了美国洛杉矶港口之后,无需预约,可以去码头直接提货”。

商业出海,物流自然也能够在全球化的商业系统中分得一杯羹。“中国的供应链不再是单向流动的价值链,而是能促使各方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庆霜如是说道。

中国基建辐射世界

同样在供应链服务展厅,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了圆通展台中的“东方天地港”微缩模型。据了解,作为圆通耗资122亿元建设的全球航空物流枢纽,“东方天地港”占地面积1454亩,预计将在2025年建成使用。

作为圆通实现“中国联世界、世界联世界”的重要战略支撑,“东方天地港”定位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长三角国际商贸集散中心和共享多式联运中心三大功能。“建设全球物流航空枢纽,是圆通打造一个融通国际的全球供应链网络的里程碑式项目。”圆通国际副总裁辛兆飞表示,稳固生态基建,对赋能圆通在国际物流市场中的供应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球供应链要落到实处,必须要有扎实的落脚点,也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圆通速递有限公司董事长喻渭蛟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中强调,随着中国快递物流走向全球化,以中国快递企业为代表的舱、干、线、寄配网络正一步一步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随着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流、包裹流、资金流最终能够在供应链网络中实现联动,最终形成‘万物流’。”喻渭蛟说道。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有68个口岸开通国际道路运输业务,国际道路运输企业达440家,开通运输线路300余条,中欧班列通往欧洲25个国家、200个城市。国际道路运输合作范围拓展至21个国家,海上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民航航线通达64个国家,邮政网络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贸区、自贸港、海运、航空政策创新突破。

多元业务植入商业新场景

快递物流供应链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稳定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行业。随着全球物流供应链网络越织越密,更为丰富的商业形态也在不断涌现。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跨境直播电商市场预计规模为2845.8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155%,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287亿元。

“新商业模式的涌现,也让企业的供应链迭代面临着更多压力。”百世软件高级产品经理丁晨透露,目前,百世集团旗下百世软件已经将自主研发的直播管理系统嵌入直播电商场景中,直播电商商家可通过该系统管理直播前、中、后的主要环节。

丁晨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部分品牌出海后,利用直播的渠道刺激订单量,但当订单量攀升到一定量级后,后端运营出现订单来源无法区分、主播佣金分配复杂、退货管理等一系列难题。“所以我们会针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升级、适配。”据了解,当前,通过百世的直播管理系统,部分主播的GMV销售额已经提升了9倍,在佣金分配环节,也节约了75%的成本。除此之外,退款订单来源追踪也能够实现1秒完成统计,佣金结算流程也从原来的5天缩短至10分钟。

“随着商业场景的不断更新,供应链的更新迭代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为商业创新提供更多的支持。”丁晨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何倩 乔心怡/文 新华社/图

“绿色+智能”卷动汽车链

链博会看什么?除酷炫的裸眼3D展示和被誉为“超级测序工厂”的DNBSEQ-T20×2测序仪……智能汽车链展区也让不少参观者驻足。一辆汽车的诞生,不仅体现整车企业的制造能力,其背后更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支撑,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关口,汽车“链”上的每颗“螺丝钉”均扮演着关键角色。

“数智”化打通供应链

电动、智能化技术快速更迭下,汽车产业格局正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从整车生产端便已开始。

本届链博会上,占据沃尔沃展台C位的不是新车,而是一块巨大的模型沙盘。“这个沙盘演示了沃尔沃未来智能供应链的实时管理模式,位于沙盘中间的是智慧控制塔模型。”展台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控制塔可以从源头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仓储、生产、物流、消费者、售后等体系和流程进行串联,所有信息都会归结给智慧控制塔。

“这是一个智能供应链的控制整个闭环的系统。”沃尔沃汽车亚太区采购与物流副总裁李海表示,现在网络化、电气化、智能化等给供应链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能将整个供应链全部打通。

相比沃尔沃将未来闭环系统愿景搬上展台,特斯拉则更直观地展示了高效生产及打通上下游供应链的能力。特斯拉展台上除展出焕新版的Model 3与Model Y两款车型、充电和能源产品及上海超级工厂沙盘外,在展台左侧的屏幕上,还通过视频展示上海超级工厂内车辆生产实景及3D虚拟展示工厂布局。据了解,目前该工厂一辆新车下线用时不到40秒。

数据显示,今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年产能已从二季度的75万辆/年提升至三季度的95万辆以上。据了解,该工厂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过95%,自动化率也达95%以上,特斯拉签约的本土一级供应商已超400家。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表示,特斯拉希望在链博会上能够探索其他行业和产业的成功经验,寻找更多优质的供应商与特斯拉一起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

产品“升级”从供应端开始

智能汽车时代,车企希望通过与供应商紧密连接进一步提升效率并控制成本,而供应商也通过不断创新帮助车企制造出更智能更高效的产品。

宁德时代展台上,今年8月发布的神行超充电池站上C位。据了解,该电池为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级快充电池。宁德时代副总经理孟祥峰表示:“神行电池就是把性价比更高的磷酸铁锂做到4C快充,充电10分钟可以继续行驶400公里。”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联合能链智电发布的《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显示,大部分用户对于充电时间较为敏感,96%的用户会选择充电效率高的快充桩,新能源汽车用户对于快充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除宁德时代外,本届连博会上,欣旺达则带来超快充产品“闪充电池”。据了解,今年4月,欣旺达发布闪充电池,可以支持电动汽车续航1000公里,具有超快充、欣安全、抗低温、特耐用等特点。10分钟可充至电池电量的80%,解决新能源终端用户的充电焦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电动化时代如何更好地提升续航、快速充电一直是被外界关注话题,因此作为动力电池供应商“创新”产品就成为关键。一款优质的智能电动车打造是供应商和车企共同努力的结果,缺一不可。

寻“铝”最优解

除动力电池外,如何寻找提炼出更高效的原材料,从而让整车更加轻量化也是汽车“链”研究的课题。

本届链博会上,中铝集团展台中间摆放着车身外壳作为展品。展台工作人员表示,采用铝作为车身材料可以让整车重量更轻,如果是电动车更轻的车身也能让其更容易提升续航。

车企与铝企业持续合作的背后,是铝的轻量化性质。据了解,相比钢材,铝作为汽车制造原材料之一更能达到轻量化目的,从而能够更好地达成低碳效果,同时高回收率也让铝更被制造业所青睐。

事实上,随着汽车对轻量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关键原材料也在不断创新。大连科天新材料展台上,一款银色物质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这是大连科天新材料推出的新材料陶瓷铝晶种。展台工作人员介绍,添加陶瓷铝晶种制造的刹车盘,在强度和韧性上有所提升,其相比HT250刹车盘减重达60%。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智能汽车正在推进产业进入新阶段,这也让供应链上的企业联系更加紧密,也激发企业从原材料到产品不断创新。

普华永道发布研报显示,过去整车制造商位于金字塔顶端,仅需负责车型开发设计、整车组装。零部件企业负责零部件模块化、系统化开发设计制造,提供技术和产品,相应分为一级、二级及N级供应商,整车厂通常仅需关注一级或二级供应商。当前整个供应链随着汽车“新四化”而呈现多主体同时参与,整车企业可能会与供应链最上游企业在技术导入、芯片供给或系统成本控制领域直接合作,传统各梯队供应商格局正发生巨变。

北京商报记者 刘洋 刘晓梦/文并摄



“中国视谷”“创客中国”双品牌赋能 杭州产业培育模式入选 “小微你好” 优秀服务案例
科技

“中国视谷”“创客中国”双品牌赋能 杭州产业培育模式入选 “小微你好” 优秀服务案例

近日,省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3年“小微你好” 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优秀服务案例名单,其中,《以赛进击“专精特新” 谱好视觉智能产业发展“三篇章”》成功入选。 去年以来,杭州积极响应“小微你好”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帮助企业克难攻坚、成长发展,提高服务精准度,提 [详情]

宗馥莉:完成1到10到100的突破
科技

宗馥莉:完成1到10到100的突破

在“家门口”的亚运会上展示中国品牌、杭州企业风采;为饮料产业智造升级打造“未来工厂”样本;在消费市场深刻变革背景下,发力开辟新生态新通路……作为发展37年成长起来的中国食品饮料龙头企业,娃哈哈交出的2023年答卷传递出坚守与信心。新的一年,如何破局出新、面向未来再攀高峰? 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团副董事 [详情]

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 万事利丝绸拿下国家级牌子
科技

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 万事利丝绸拿下国家级牌子

近日,杭州企业万事利丝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认定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作为以丝绸文化创意和高新丝绸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万事利丝绸通过将科技与文化融合,为传统丝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赋能, [详情]

“最低价协议”并非双赢
科技

“最低价协议”并非双赢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王明昊 破除“最低价协议”,打造一个健康、公平、和谐的线上消费环境,对更好发挥直播电商在丰富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详情]

遵义金紫阳食品公司负责人吴凝: 专注做好一碗面一碗粉
科技

遵义金紫阳食品公司负责人吴凝: 专注做好一碗面一碗粉

“我们专注‘做好一碗面、做好一碗粉’,销售额达到3.2亿元。” 盘点2023年业绩,吴凝神动色飞:“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分坚持都将会有收获。” 吴凝是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与贵州大学食品工业系合作,成功研发出贵州荞麦面、苦荞面、抹茶面、红稗面、刺梨面等速餐食品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