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波:挖掘社交群的反诈效能

2023-12-01 07:46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人物简介:吴汉波,男,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福永派出所民警,负责防范宣传和拦截劝阻工作。

“凡接到反诈预警,必须尽快见面劝阻。”在接到预警指令后,吴汉波总是一边线上劝阻,一边马不停蹄地上门拦截。“很多受骗者开始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如果仅是电话沟通,很难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可能一错再错,导致更大的损失。”吴汉波说。

今年6月10日22时许,预警指令提示高女士疑似正遭遇“杀猪盘”诈骗。接到指令后,吴汉波第一时间与高女士通话,但高女士对民警的问询并不配合。吴汉波判断高女士可能已被骗子深度洗脑,必须尽快上门劝阻。最终,经过一个多小时面对面的耐心劝解,高女士终于认清骗局。

为降低辖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吴汉波对历史预警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对各类诈骗手段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不同人群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诈宣传。

近年来,吴汉波带领派出所反诈小分队苦练内功、下沉社区、创新战法,开展线下宣传120场次,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反诈防护墙。如今,写着吴汉波联系方式的反诈宣传单传遍辖区各个角落。

“凡事都做好充足的准备,因时因势,谋定而后动!”同事眼中的吴汉波沉着冷静,敢拼有担当。为了更好地开展反诈宣传,在持续开展线下宣传的同时,吴汉波还组建了反诈社交媒体群,接受群众咨询。“我每天都要在这些群组里转发各类反诈宣传警示信息,群众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各类诈骗手法,避免大家上当受骗。”吴汉波说。

前不久,廖女士接到自称警察的陌生来电,告知她涉嫌违法犯罪活动,需协助调查,并要求她进行一系列转账操作。就在骗子要求她输入验证码的紧要关头,廖女士起了疑心,立即在反诈群组中向吴汉波求助,最终避免了120余万元的损失。

如今,警务室悬挂着近50面鲜红的锦旗,记录着一个个紧急预警故事,凝聚着群众对民警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更鼓舞着吴汉波在反诈的路上走得愈加坚定。



方大炭素修旧利废创效200万元
头条

方大炭素修旧利废创效200万元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方大炭素紧盯降本增效这个主题,积极组织广大员工开展修旧利废工作,“抓西瓜捡芝麻”,该公司刚刚统计出来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该公司开展修旧利废487项,节约费用约208.85万元。 多年来,方大炭素通过强化制度管理,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员工开展修旧 [详情]

百余市民无偿献血传递大爱真情
头条

百余市民无偿献血传递大爱真情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杨玉玲、周安琪)1月17日,宜都市人民医院联合市献血办、市医务工作者联盟及宜昌市中心血站集中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当天,共有100多名医务人员及市民成功献血,献血总量达3万毫升。 当天上午,在市人民医院门诊处,医务人员和市民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采集血样、化验并填写《献 [详情]

一位检修工的特点:身不离工具包
头条

一位检修工的特点:身不离工具包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方大炭素石墨化厂三车间,有一位大家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是“他来了”的检修能手,他的名字叫付成。这位检修工的特点是,身不离工具包,忙碌点检。大家看到这个身影后,就“一万个放心”。 2001年起,付成担任石墨化厂三车间电工组组长,负责日常电气设备的点检和维修,参与车间设备的升级改造,完成 [详情]

城监小院业主共享自治收益
头条

城监小院业主共享自治收益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曲洹淋)近日,大公桥街道城监小院小区下起“红包雨”——每位业主领到了200元红包。 城监小院位于胜利四路9号,建于1987年,共有24户居民。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小区旧貌换新颜,去年3月成立了自治管理小组,实现了自治管理。当天发给居民红包,来源于小区公共区域的广告 [详情]

长阳检察院多元化救助帮扶暖意浓
头条

长阳检察院多元化救助帮扶暖意浓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田幸)“十分感谢你们又给我们找到了新的资助,还专程送到家里来。”1月16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在为小康(化名)送助学金时,小康爷爷激动地说道。 去年8月,小康爷爷因孙子抚养费问题找到了长阳检察院。未成 [详情]

救助站全天开放
头条

救助站全天开放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庄瑞玉)2024年首波寒潮来袭,记者获悉,我市市区救助站第一时间启动特殊天气应急预案,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并提前储备好防寒物资、医疗物资,全方位应对寒潮来袭,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平安度过寒潮天气。 据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市救助站已提前储备好防寒 [详情]

甘肃政法大学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出版
头条

甘肃政法大学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出版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1月23日获悉,由甘肃政法大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司法警察学院(公安分院)证据科学相关研究人员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的出版工作已于2024年1月顺利完成。 该译丛包括共计七本390余万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刘耀教授为译丛作序,司法鉴定科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