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铁路乘务员的一天

2023-08-06 16:56    来源:阿宅社会

两次载客退行250余米避山洪

Z180次列车添乘干部邵颜婷回忆脱险经历时,忍不住掉下眼泪

8月2日8时32分、16时29分,因强降雨被困于门头沟落坡岭的K396次列车上的滞留旅客分两批平安抵达北京丰台站;当日17时30分,被困于门头沟沿河城站的K1178次列车旅客经转运后平安抵达北京北站;8月3日凌晨2时10分,最后一批被困于门头沟安家庄站的Z180次列车旅客平安抵达北京丰台站。至此,受困于丰沙线三趟列车上的2800余名旅客和列车乘务员全部安全脱困。昨日(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受困列车上的部分司乘人员和旅客。回首被困近四天的过往,他们的心中有惊险、有恐惧、有泪水,更有说不尽的温暖和感动。

遭遇险情

司机果断载客退行250余米

8月4日上午,在北京西站乘务员公寓,记者见到了值乘Z180次列车的乘务员们和两位司机,在谈到7月30日12时50分滞留在门头沟安家庄站,到8月3日2时10分受困旅客最终抵达北京丰台站的86个小时的惊险经历,他们的心情仍然无法平静。交谈中,他们首次向记者披露了发生在滞留期间的多个或感人或惊险的瞬间。

7月28日19时15分,Z180次列车从乌鲁木齐站始发开往北京西站,本应在7月30日9时55分正点抵达,列车却因丰沙线水害,在7月30日中午被迫停在了门头沟区域内的安家庄站。北京机务段北京西运用车间丰沙车队司机李铁民、赵冬磊都是有着8年丰沙线驾驶经验的“老司机”,他们没想到这一次的驾驶终生难忘。

“列车在站里停了一宿,7月31日早上8点多,我们并没有等来开车的好消息,车站反而通知我们,因前方区域存在危险,列车需要退行50米。”司机李铁民说。列车退行后继续等待,10时左右,他们突然发现距离车头几十米的地方,泥石流从山上倾泻而下,铁路两边的防护栏瞬间被冲垮并倒在线路上,洪水开始向车头蔓延,“我们只用了几秒钟思考,果断启动列车继续退行!”

Z180次列车共16节车厢,总长度接近500米,车上有913名旅客和42名乘务员,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他们责无旁贷。“车体太长,看不到车尾,我们便呼叫车上的车辆乘务员到车尾瞭望。”近500米长的列车在铁路线上开始倒车,退行200余米后停了下来。“我们都是第一次载客退行,心里紧张,可驾车的操作一步都没错,列车顺利躲过了眼前的危机。”赵冬磊说。

食品告急

乘务员冒雨深夜出站“运粮”

列车长时间滞留,导致车上食物告急,值乘Z180次列车的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乌鲁木齐客运段北京二队的列车长金琳和添乘干部邵颜婷及全体40余名乘务员,承担起了为旅客“找粮”的重任。

“我们列车上有80岁的老人、孕妇、40余名研学团的孩子……谁都不能挨饿。”在站外空投补给和援助未到前,金琳、邵颜婷带领乘务员,在安家庄站工作人员的大力帮助下,两次下车、出站,为旅客们寻找食物。“7月30日晚上,下着大雨,来回4公里的路,我们冒雨走了十几趟,一箱箱的方便面、火腿肠、土豆、洋葱被我们扛了回来。”

邵颜婷说,出站后他们发现多处路面都已被冲毁,只能沿着一条临时用胶皮铺起的栈道前行。搬运时,一箱方便面掉下了栈道,乘务员想都没想,跳下去捡箱子。“上来后,小伙子对我说箱子里有12碗泡面,这就是12人的口粮,决不能丢。我觉得这些新入职的孩子们突然长大了。”当天23时30分,第二批物资运到了车上,这一次,每名旅客最少都保证领到了一根火腿肠。

7月31日12时左右,因山顶可能出现滑坡掩埋车体的危险,车站通知列车上所有人员在30分钟之内疏散完毕,全部撤到附近的安家庄村。进入村子后,情况也并不乐观。安家庄村的住户不多,本身因受灾生活就已比较困难,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大家一家一户地敲门,请求村民分散收留旅客们。村子里一下子多了近千人,吃再次成了最大的问题。列车长金琳说,村民家中的食物有限,都拿出来给大家,可食物依然紧张。

就在乘务员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的一个小伙子找到了他们。“当他打开货车车门时,我们的眼泪一下子冒了出来,满满一车的食物,鸡蛋、蔬菜、挂面……我们的心里踏实了。”随后,来自空投的食品和山外的援助也不断抵达安家庄村。7月31日夜,忙了几天的邵颜婷和金琳坐在村里的一处台阶上,两小碗鸡蛋面摆在面前。“来,我们干一个。”邵颜婷举起了碗,这一天刚好是她41岁的生日。

旅客滞留

落坡岭居民无私提供帮助

除了Z180次列车,因水害受困的K396次、K1178次列车上都有着无数感人的瞬间。K396次列车因水害滞留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包头客运段的乘务员赵阳哽咽发言安抚乘客,她向大家喊话,“咱们铁路一直秉承的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是一个女人,我也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我就是因为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赵阳发自肺腑的疾呼,让躁动的旅客安静下来。

“我们有一口吃的,坚决不让K396次的旅客饿着。”门头沟区落坡岭社区居民无私地为K396次滞留旅客提供帮助,他们把家里所有吃的拿出来,成锅成锅地端出了面条、疙瘩汤。当地停水,有的居民跑到南山去接水,回来给被困的乘客熬粥。家里住不下,居民就让乘客们上自己的私家车栖身。

目前,滞留在门头沟三趟旅客列车上的2800余名乘客和乘务员安全脱困后,陆续开始了他们的正常生活,2023年7月末的这个夏天也将永远让每个人铭记。文/本报记者王薇

相关

500人驰援丰沙线抢险已具备区段通行条件

7月31日,北京丰台至沙城铁路(丰沙线)发生严重水害,导致客运列车滞留。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积极配合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北京西工务段,进行丰沙线抢险救援工作,调集京雄项目部、丰台项目部、京津交通工程项目部、房山项目部、路桥工程项目部、代建京张一分部、津兴铁路项目部、机分公司等8个单位500多人,立即奔赴丰沙线发生险情的地段,全力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抢险队员兵分三路:一组参与丰沙线铁路斜河涧站附近10公里范围内的三个隧道的抢险工作,另一组参与丰沙线旧庄窝站的抢险工作。风雨中,抢险队员分工明确,配合有序,24小时不间断进行路基和线路恢复工作。由于沿线部分路段受损,抢险人员只能采用“肩扛背驮”的方式,搬运阻碍铁路线的石头、树木等杂物,再使用铁锹、铁铲、皮斗、编织袋等工具,对线路上的淤泥、枯枝进行清理,力争快速实现铁路线路畅通。

第三组抢险队员负责运送应急物资,33名工人连夜辗转奔赴丰沙线幽州站,在早上6点到达后,因道路受阻,一行人又马不停蹄、肩扛手提70余件食品、饮用水等生活物资,冒雨沿着泥泞的丰沙线徒步行进10公里,驰援受困地区,保障滞留乘客基本物资供给。运送救援物资往返一次需要近10个小时,抢险队员们长途跋涉、步履蹒跚,脚上磨出了大大的水疱……为了完成抢险任务,他们逆行在风雨之中。

据介绍,截至目前,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在丰沙线抢险中已投入发电机、挖掘机、铲车等大型施工机械20余台,抢险物资铁锹叉子1000把,编织袋10万条。经过7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业,斜河涧站附近3处塌方及线路悬空地段的抢险任务顺利完成,具备列车慢行通过丰沙上行线条件。8月3日20时10分,首列轨道车安全通过抢险点。



“碰瓷维权”是对买卖双方的共同消耗
头条

“碰瓷维权”是对买卖双方的共同消耗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近日,一则“顾客吃饺子剩醋被收费”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1月23日,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称,经调阅店内监控视频、查看消费收费单和走访调查其他消费者,未发现商家要求收取蘸醋费用的行为。此事网络舆情随事件调查深入一再反转,引发了不网友关于餐饮业营商环境信任度的讨论。 此次事件 [详情]

中兴商业:寒冬里的一杯热饮,温暖环卫工的心
头条

中兴商业:寒冬里的一杯热饮,温暖环卫工的心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王晓婷)时值寒冬,沈城连续多日降温,为室外工作的环卫工人增加了作业难度。近日,中兴商业组织员工走上街头,为辛苦作业的环卫工们送上热饮、水果等,为他们送去温暖。 在企业号召下,中兴超市于洪店的员工们迅速行动起来,烧开水、沏热茶、切水果,将一份份“温暖 [详情]

“太空马铃薯种子”在乌兰察布完成交接
头条

“太空马铃薯种子”在乌兰察布完成交接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昊 日前,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的“太空马铃薯种子”希森系列20个组合66500粒实生籽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开箱交接。此次搭乘神舟十六号的马铃薯种子经过太空180多天的遨游,返回地面后,由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付给内蒙古商都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开 [详情]

打卡需谨慎 种草莫挖坑
头条

打卡需谨慎 种草莫挖坑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近日,“夜游南京西站,大三男生爬火车被电伤”的相关报道引发热议。铁路南京站官方回应称,受伤男子目前没有生命危险,正在医院治疗。据了解,事发现场的“电化区段 严禁攀登”标志明显、照明良好。(1月22日澎湃新闻) 既有明确警示,该男子为何还是不顾自身安全“以身试电”?这恐怕要“归功于 [详情]

上水湾·龙园 视频大赛颁奖典礼举行
头条

上水湾·龙园 视频大赛颁奖典礼举行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 近日,在大同翔龙集团主办的“上水湾·龙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上,由190多名视频创作者拍摄的522个创意产品悉数亮相,向大家展示上水湾·龙园的品质与魅力。  [详情]

男子醉驾昏睡  交警查缉排险
头条

男子醉驾昏睡 交警查缉排险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周恒宇)1月9日,记者从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日前,西安一辆轿车停在路中间,车内男子酒后昏睡。交警赶赴现场查看,尝试叫醒男子后,没想到该男子竟驾车强行逃离。最终,该男子被警方控制。 1月2日11时38分,西安交警雁塔大队接群众反映称,在东华林路和长吉路十字路口 [详情]

去年深圳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5.1%
头条

去年深圳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5.1%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蒋偲 通讯员朱婷婷)记者昨日从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了解到,2023年深圳市全社会用电量11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 记者了解到,电力数据显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分别为46.9%、36.8%和16.2%,第三产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