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区检察院及时帮助老人追回损失

2023-08-31 00:57    来源:阿宅社会

26名老人在电商平台充值预付金消费,结果全部被骗。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检察院通过发挥支持起诉等职能作用,帮助老年消费者追回了尚未消费的预付金和利息赔偿金,有力维护了老年人合法权益。

2022年6月,潘某等26名老人在某电商有限责任公司的网络平台上分别充值1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预付金用于购买该公司产品,但数月后再下单时,发现该公司已停止经营,不再按约发货。在与该公司协商无果后,潘某等人到桂林市象山区检察院寻求帮助。

因该案涉及人数众多,且都是老年人,平均年龄超过65岁,有的重病卧床、有的是残疾人,均属于年老病残的弱势群体。承办检察官在详细听取了老人们的诉求后,立即梳理相关证据和法律关系,认为该公司存在违约事实。

经深入调查案涉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后,承办检察官发现,该公司的账户上没有余额,预付金大多被存入了公司经营者的个人账户中,遂引导潘某等人将该公司和公司经营者列为共同被告,要求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随后,象山区检察院依法向法院发出了支持起诉意见书。

在检察机关的帮助和支持下,潘某等26名老人的诉求全部获得法院支持。2022年底,潘某等5名老人作为代表来到象山区检察院,向承办检察官送上感谢信。

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后,该公司经营者不服,提起上诉。潘某等人担心二审出现变故,多次到检察机关进行法律咨询。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后,案件进入执行环节。法院执行人员发现案涉公司无财产可执行,公司经营者银行账户内的资金也根本不够支付。得知情况后,潘某等人担心拿不回预付款,又向检察机关申请对执行活动依法监督。承办检察官一边认真倾听诉求,耐心解答疑问,劝导老人们要相信法律;一边及时联系执行法官,在告知老人们的诉求和现状的同时,督促法院加大执行力度,尽全力维护老人们的合法权益。

经过检察院和法院的共同努力,今年7月底,潘某等26名老年消费者终于追回了全部损失共计6.2万余元。



方大炭素修旧利废创效200万元
头条

方大炭素修旧利废创效200万元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方大炭素紧盯降本增效这个主题,积极组织广大员工开展修旧利废工作,“抓西瓜捡芝麻”,该公司刚刚统计出来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该公司开展修旧利废487项,节约费用约208.85万元。 多年来,方大炭素通过强化制度管理,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员工开展修旧 [详情]

百余市民无偿献血传递大爱真情
头条

百余市民无偿献血传递大爱真情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杨玉玲、周安琪)1月17日,宜都市人民医院联合市献血办、市医务工作者联盟及宜昌市中心血站集中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当天,共有100多名医务人员及市民成功献血,献血总量达3万毫升。 当天上午,在市人民医院门诊处,医务人员和市民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采集血样、化验并填写《献 [详情]

一位检修工的特点:身不离工具包
头条

一位检修工的特点:身不离工具包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方大炭素石墨化厂三车间,有一位大家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是“他来了”的检修能手,他的名字叫付成。这位检修工的特点是,身不离工具包,忙碌点检。大家看到这个身影后,就“一万个放心”。 2001年起,付成担任石墨化厂三车间电工组组长,负责日常电气设备的点检和维修,参与车间设备的升级改造,完成 [详情]

城监小院业主共享自治收益
头条

城监小院业主共享自治收益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曲洹淋)近日,大公桥街道城监小院小区下起“红包雨”——每位业主领到了200元红包。 城监小院位于胜利四路9号,建于1987年,共有24户居民。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小区旧貌换新颜,去年3月成立了自治管理小组,实现了自治管理。当天发给居民红包,来源于小区公共区域的广告 [详情]

长阳检察院多元化救助帮扶暖意浓
头条

长阳检察院多元化救助帮扶暖意浓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田幸)“十分感谢你们又给我们找到了新的资助,还专程送到家里来。”1月16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在为小康(化名)送助学金时,小康爷爷激动地说道。 去年8月,小康爷爷因孙子抚养费问题找到了长阳检察院。未成 [详情]

救助站全天开放
头条

救助站全天开放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庄瑞玉)2024年首波寒潮来袭,记者获悉,我市市区救助站第一时间启动特殊天气应急预案,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并提前储备好防寒物资、医疗物资,全方位应对寒潮来袭,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平安度过寒潮天气。 据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市救助站已提前储备好防寒 [详情]

甘肃政法大学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出版
头条

甘肃政法大学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出版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1月23日获悉,由甘肃政法大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司法警察学院(公安分院)证据科学相关研究人员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的出版工作已于2024年1月顺利完成。 该译丛包括共计七本390余万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刘耀教授为译丛作序,司法鉴定科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