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走出去 机遇迎进来

2023-09-20 07:04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海南借东博会平台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科技走出去 机遇迎进来

■ 本报记者 邱江华

“上天入海”的硬核科技来了——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无人无缆水下机器人—“悟空号”AUV、一飞Ⅲ型无人机……9月16日至19日,在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先进技术展海南展区,一批海南行业领军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亮相,吸睛无数。

今年东博会,海南省科技厅受邀作为嘉宾省厅组织参加先进技术展,采取“2+2”形式,即在B2综合馆和D3专业馆设两个专区布展,并举办海南儋州专场及海南综合专场两场技术对接会,组成“政府搭台、经济唱戏、园区合作”的新模式,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科技企业组团招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海研究院展出的“悟空号”水下机器人,喷涂了美猴王彩绘,是本次海南展出的“明星”展品之一,吸引许多观众前来拍照。这个机器人个头不大,威力却不小,可以下潜至全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

“这次参展给我们带来很多新机会,已经有一些业务在洽谈。”哈尔滨工程大学数据业务网技术负责人王小芳说,除了备受关注的潜水器,本次参展他们还带来了基于数据业务网技术的跨境贸易便利化服务装备,专门解决跨境贸易数据利用问题。

据了解,先进技术展作为东博会常设专题展,是中国和东盟各方客商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开展合作交流、寻找技术合作、获取商机的重要舞台和窗口。今年省科技厅在此设两个专区布展,展出面积超过450平方米,共有56家单位组团参展招商。

整个海南展区共展出近200件展品,所呈现的主题紧密契合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凸显“陆海空”三大创新高地和“全健康”体系。借助东博会平台,既展示海南自贸港科技创新成效,也助推海南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加强交流合作。

展会现场,一飞(海南)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一飞Ⅲ型无人机”备受关注。“这款飞机非常轻巧,重量约1斤,续航时间能达到半个小时以上。”该公司总经理郭晶热情地向观众介绍,公司落地海南三年,业务发展迅猛,接下来将往国际市场上发力,让无人机技术走出国门。

“目前已有来自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的多家企业前来洽谈。”郭晶说,东博会是一个能够寻找商机、促成交易的平台。

科技项目推介签约

海南自贸港有哪些利好政策?海南科技创新成效如何?还有哪些发展机遇?

9月18日,作为本届东博会投资促进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东盟技术对接会(海南专场)举办,对接会设立海南儋州专场和海南综合专场,围绕深海技术、热带农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组织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国家高新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等多个重点园区和相关企业进行推介。

当天,共有三项合作协议成功签署——

印尼华裔总会与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印尼最大的中医药与传统医学研究、教育、医疗、药品生产及应用平台,打造“两国双园”,成为“一带一路”合作在东南亚的标志性引领项目。

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儋州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发展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聚焦创新平台协同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际科技人才交流及引进等需求,共同打造协同高效的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生态体系;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与印尼华裔总会签订合作协议,双方结合国际木薯产业发展特点,重点开展木薯产业技术研究,支持印尼木薯产业技术创新。

“我们将充分发挥海南中心的平台作用,充分利用中国、印尼双方的技术及中药材优势,为海南成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促进中医药文化‘出海’作重要支撑。”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主任郭鹏表示。

本次对接会的举办,切实发挥了东博会汇聚中国及东盟优质创新资源的平台作用,加快推动海南优质科技成果到东盟国家转化落地,并汇聚区域创新资源,赋能海南自贸港建设。

科技合作不断深化

积极参与东博会,展示了海南开放创新的城市形象,也释放出海南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强烈信号。近几年来,海南与东盟的合作迈入了发展“快车道”,科技合作取得了许多务实成效。

在热作农业领域,海南与东盟国家政府部门和科教机构签署合作协议25份,在东盟国家合作建立了橡胶、香蕉、胡椒、草果、椰子、沉香等热带作物生产与加工技术示范基地、境外农业试验站,联合开展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在深海领域,海南与印尼、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围绕深渊深潜联合科考、海洋减灾、深海救援等开展了深入务实的合作;

在国际化科研环境领域,海南建立起有效的科研经费跨境拨付合作模式,积极鼓励外资投资办学、设立研发机构;

……

而“一湾相挽十一国”的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海南作为广西向东盟延伸发展的接续地,与广西也具有深厚合作根源和良好合作传统。今年7月,海南、广西两省区签订琼桂区域科创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携手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广西和海南一湾相邻,资源与条件相近,交流往来频繁,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蹇兴超表示,相信通过后期的协作努力,琼桂两省区的科技合作也一定能取得更多成效。

高质量建设自贸港,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和创新水平的提高。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不仅要强化与国内重点地区的科技合作,也要健全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创新生态,塑造海南科技发展新优势。

(本报南宁9月19日电)



刑事诉讼中的数字化革新
科技

刑事诉讼中的数字化革新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王税 在数字化时代,刑事诉讼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革新。这场变革不仅是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更是法律体系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体现。笔者认为,案件管理系统的优化、数字证据的广泛应用、在线法庭与远程听证的实践以及人工智能和预测性分析的引入,构成了这场革新的核心内容。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需 [详情]

“祥龙贺岁”主题巴士 亮相滨州街头
科技

“祥龙贺岁”主题巴士 亮相滨州街头

本文转自:鲁中晨报“祥龙贺岁”主题巴士 亮相滨州街头 滨州1月22日讯继推出婚庆主题巴士之后,滨州公用事业集团权属公交公司在新春来临之际,又推出“祥龙贺岁”主题巴士,提升城市春节氛围。  [详情]

辣椒市场 交易火爆
科技

辣椒市场 交易火爆

本文转自:商丘日报 1月22日,柘城辣椒大市场内客商云集,交易火爆,满载辣椒的车辆进进出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据悉,该县有20万人聚集在辣椒产业链上,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每年有70万吨辣椒在此集散销售,交易额超百亿元,形成“全国辣椒进柘城、 [详情]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无串扰的量子网络节点
科技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无串扰的量子网络节点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量子网络是基于量子力学规律对量子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的物理装置,是实现量子通讯和大规模量子计算的基础。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同种离子的双类型量子比特编码,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无串扰的量子网络节点,对未来实现量子通讯和大规模量子计算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近日 [详情]

飞腾腾珑E2000助力天津地铁AFC系统投用
科技

飞腾腾珑E2000助力天津地铁AFC系统投用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天津1月23日电 (记者陈曦)记者23日获悉,随着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东段开通运营,全线基于飞腾腾珑E2000 CPU的AFC自动售检票系统也投入使用。该线路也是国内首条全线路AFC系统采用飞腾腾珑E2000 CPU的轨道交通项目。 据介绍,本次开通的天津地铁11号线,是 [详情]

我科研团队研发出新型绿色速溶融雪剂
科技

我科研团队研发出新型绿色速溶融雪剂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俞慧友 1月23日,长沙理工大学教授贾传坤团队透露,团队近期研发出了一款可快速融雪且无污染的新型融雪剂,有望进一步加速“破冰”,降低冰雪气候下的交通风险。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