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一书在北京香港同步发布

2023-09-25 13:24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9月25日在北京和香港同步发布《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

《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对外发布。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供图

这十四大挑战涵盖数字领域、信息化、微电子光电子、光学工程、测量计量与仪器、网络与通信、网络安全、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控制、认知、计算机系统与软件、计算机应用、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14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

——数字领域。全面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急需解决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挑战。

——信息化。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全面赋能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文化格局、安全格局和竞争格局。如何组织和利用国内外优势科技力量,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型举国体制,坚持创新跨越总方针,建立中国特色数字生态环境,确保核心能力自主可控、先进可靠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微电子光电子。硅基光电融合成为重要路径,中国在微电子、光电子先进制造能力与集成芯片设计方面面临重要挑战。

——光学工程。如何实现跨尺度矢量光场的智能精准调控、高效数字光学器件和系统开发、实时精确健康评估的新型成像和传感、低功耗高集成光子和高效绿色能源光子技术突破等面临重要挑战。

——测量计量与仪器。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和仪器产业体系建设已启动,重要场景下的关键测量技术亟待突破;支撑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测量的新形态精密仪器及传感技术将面临重要挑战。

——网络与通信。人网物三元万物智联背景下网络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新型网络理论与技术架构、日益逼近物理极限下的传输能力提升、核心设备与器件、算力网等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6G面向通感算网融合、天地一体等更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存在应用基础理论突破、技术发展范式创新等重要挑战。

——网络安全。如何有效应对海量存量威胁治理及其有效防护不足、网络安全边界的削弱;如何打造计算和防护融合新模式、形成运行和防御并行双结构;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都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对电磁环境效应基础研究提出新需求,电磁学与计算机、光学、材料学、生物、复杂系统等交叉融合,在电磁场基础理论、智能电磁计算、电磁防护材料、电磁场快速感知、电磁生物效应与防护仿生领域不断发展,促进电磁环境适应性、电磁安全前沿技术广泛应用,提升智能化装备电磁安全能力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控制。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无人系统等为代表的重大工程中,如何将建模、控制、优化和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网络通信等计算资源与物理资源紧密协同;如何采用工业互联网的端边云协同实现控制系统网络弹性/韧性、自适应、自主调控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认知。突破脑智能与脑决策机制启发的认知智能技术,研制多类型、可重构、高效、绿色节能的新型脑模型与软硬件系统,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

——计算机系统与软件。亟需突破多元异构计算体系、通用人工智能软件系统、计算安全等关键技术,积极探索类脑、量子等前沿技术,研发智能水平更高、能耗更低、更安全可信的计算机系统,以及新型基础软件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计算机应用。工业、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等重大变革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出严峻挑战:一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融合发展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加速创新。二是“万物智联、智能引领、跨界融合、万众创新”新业态对智能感知、协同、学习、分析、决策、控制及安全等提出更高要求。

——海洋网络信息体系。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在理论、技术与工程方面存在重要挑战。理论方面需建立水下非线性声场理论,实现水下声场优化控制和利用;技术方面需突破海洋精细化遥感、非声探测等新型感知、远洋船舶气象导航、跨域通信和水下信息处理;工程方面需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海洋化应用,强化海洋战略空间一体化管理,构建数字海洋新型基础设施。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快速建立国家、省、市一体化重大突发事件智能化决策体系,如何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和科技力量,建立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大数据智能化综合平台,形成预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挑战。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吴曼青院士在发布会上致辞指出,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和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强化科技战略咨询,坚持“服务决策、适度超前”,为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

当天发布会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副主任余少华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费爱国院士发布《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十四大挑战》,并介绍相关研究情况。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自2014年启动“蓝皮书”系列研究工作,至今已连续9年发布“趋势”或“挑战”等系列成果。



“中国视谷”“创客中国”双品牌赋能 杭州产业培育模式入选 “小微你好” 优秀服务案例
科技

“中国视谷”“创客中国”双品牌赋能 杭州产业培育模式入选 “小微你好” 优秀服务案例

近日,省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3年“小微你好” 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优秀服务案例名单,其中,《以赛进击“专精特新” 谱好视觉智能产业发展“三篇章”》成功入选。 去年以来,杭州积极响应“小微你好”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帮助企业克难攻坚、成长发展,提高服务精准度,提 [详情]

宗馥莉:完成1到10到100的突破
科技

宗馥莉:完成1到10到100的突破

在“家门口”的亚运会上展示中国品牌、杭州企业风采;为饮料产业智造升级打造“未来工厂”样本;在消费市场深刻变革背景下,发力开辟新生态新通路……作为发展37年成长起来的中国食品饮料龙头企业,娃哈哈交出的2023年答卷传递出坚守与信心。新的一年,如何破局出新、面向未来再攀高峰? 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团副董事 [详情]

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 万事利丝绸拿下国家级牌子
科技

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 万事利丝绸拿下国家级牌子

近日,杭州企业万事利丝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认定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作为以丝绸文化创意和高新丝绸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万事利丝绸通过将科技与文化融合,为传统丝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赋能, [详情]

“最低价协议”并非双赢
科技

“最低价协议”并非双赢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王明昊 破除“最低价协议”,打造一个健康、公平、和谐的线上消费环境,对更好发挥直播电商在丰富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详情]

遵义金紫阳食品公司负责人吴凝: 专注做好一碗面一碗粉
科技

遵义金紫阳食品公司负责人吴凝: 专注做好一碗面一碗粉

“我们专注‘做好一碗面、做好一碗粉’,销售额达到3.2亿元。” 盘点2023年业绩,吴凝神动色飞:“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分坚持都将会有收获。” 吴凝是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与贵州大学食品工业系合作,成功研发出贵州荞麦面、苦荞面、抹茶面、红稗面、刺梨面等速餐食品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