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11•购物更有谱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警惕以“网络购物退货退款”为名的骗局

2023-11-08 12:27    来源: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双11”临近,大量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物,其中有不法分子以平台退货退款名义实施诈骗活动。11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以“网络购物退货退款”为名实施的骗局。

中消协称,不法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消费者的购物信息,谎称是电商或物流客服,利用“商品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失”“会员充值出现问题”等话术谎称进行超额赔付,激发受害人的“趋利避险”心理,然后再诱导消费者离开官方平台,下载虚假APP或加入微信群进行赔付,从而进一步套取消费者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最后将消费者的钱款转走。也有不法分子以“激活退款通道”“缴纳退款保证金”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称会将钱连同赔偿一并返还给受害人,当受害人将钱转至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后,又会以其他借口诱导受害人继续进行转账,连续诈骗。

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如下提示,请广大消费者留意:

了解退货退款流程。正规网购平台的退款、赔付款都是从顾客支付账户原路返回,没有所谓的“退款链接”,也无需下载其他APP,要求另行下载APP或扫码入群等大概率是骗子。如果快递丢失,物流公司一般会将等额货款赔给卖家(寄件人)再由卖家重新发货,不会主动联系收件人进行退款,更不可能提供“退款链接”。凡是接到自称“商家”或“客服”的电话,声称商品需要退款或重新付款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流程办理,并第一时间登录官方平台核实真伪。消费者可通过“中消协帮您查”小程序查询家电、钟表、家装服务商的联系方式。

保护个人信息。退货退款诈骗多是非法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来实施,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扫描陌生二维码,不下载陌生软件,不加入陌生群聊,尤其是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预防网络诈骗。消费者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帮助识别并预警可疑来电、短信、诈骗APP。

警惕涉卡转账。网络诈骗的最后一步大都是诱骗受害人转账,如果出现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转账、汇款等要求时,应高度警惕,立即停止。

中国消费者协会希望网购平台经营者高度重视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不断提高信息保护意识和水平,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持续推进消费提质升级,积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桓台交警及时申请救助基金解燃眉之急
头条

桓台交警及时申请救助基金解燃眉之急

本文转自:鲁中晨报一残疾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无力承担高昂治疗费 桓台交警及时申请救助基金解燃眉之急 淄博11月30日讯近日,本着“救危救急”的救助宗旨,桓台交警及时为交通事故中家庭困难的一名伤者申请了救助基金。  [详情]

焦燕: 这个“舅娘”管得“宽”
头条

焦燕: 这个“舅娘”管得“宽”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本报记者 吴 艺 通讯员 王晟迪 上海市民常把善于调处邻里纠纷的人称为“娘舅”。而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丰一社区的居民却将社区民警焦燕称为“舅娘”,只因她是一名细心又贴心的女民警。邻里闹别扭了,家里有事了,只要这个“舅娘”到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在丰一社区1955户居民的心中, [详情]

吴汉波:挖掘社交群的反诈效能
头条

吴汉波:挖掘社交群的反诈效能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人物简介:吴汉波,男,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福永派出所民警,负责防范宣传和拦截劝阻工作。 “凡接到反诈预警,必须尽快见面劝阻。”在接到预警指令后,吴汉波总是一边线上劝阻,一边马不停蹄地上门拦截。“很多受骗者开始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如果仅是电话沟通,很难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可能一错 [详情]

防贫保险暖人心 村民致谢送锦旗
头条

防贫保险暖人心 村民致谢送锦旗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 ■黄娜 李丽 近日,长平乡狮形村村民王某奎将一面印有“雪中送炭防贫保 情系百姓解民忧”的锦旗送到长平乡乡村振兴工作站,以表达全家人的感激之情。  [详情]

杨子聪:常年“在路上”的反诈先锋
头条

杨子聪:常年“在路上”的反诈先锋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人物简介:杨子聪,男,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刑事警察大队民警,负责反诈打击工作。 “警察,不许动。”杨子聪快速走到一名女子身旁严厉警告。随后,他的同事大步穿过人群,在不远处将另一名涉嫌转移诈骗资金的男子控制住。近日,在深圳某商场负一楼,杨子聪与同事抓获两名嫌疑人。“每次抓捕都要做 [详情]

五环路上接人忙
头条

五环路上接人忙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魏 炜 有时候也奇怪,每到值班日的吃饭时间就会来个警情。这不,又来了——  [详情]

开展建筑工人健康管理,值得借鉴
头条

开展建筑工人健康管理,值得借鉴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刘硕颖 近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做好本市建筑工地务工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务工人员身体健康。这一举措,值得借鉴。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