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用“党建红”引领“分类绿”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嘉兴用“党建红”引领“分类绿”
■记者 蔡舒安
通讯员 徐卫英 顾凯燕
本报讯 垃圾分类,对个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对城市而言,则是一场精细化管理的“大考”。11月27日下午,嘉兴召开全市党建引领垃圾分类现场会,着力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四级联动机制,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发挥红色物业作用,持续完善“网格化”志愿服务,助推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
在秀洲区高照街道秀清社区,一支由辖区党员、退伍军人、居民志愿者、小组长、微网格长等100余人组成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经常在小区内开展多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达到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楼,一楼带一片”的效果。“我们构建宣传推广、议事协商、考核评价三大协商机制,探索形成‘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机制,依托社区‘大党委’实现共抓共管。”秀清社区党委书记柳恩峰告诉记者,社区还打造了“邻聚运河畔·秀清益家人”党建品牌,创建了“益暖阳”“益未来”“益友荟”等“益”品牌,用党建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垃圾分类需要“团队作战”,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嘉兴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1358”常态长效运行工作机制,明确了市领导、市级部门、镇(街道)、社区、物业、三级桶长、收运企业等各方在社区垃圾分类中的职责,筑牢了垃圾分类的“四梁八柱”。
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行业协同推进的原则,嘉兴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推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新风尚。比如,以党建阵地为载体,充分发挥红色物业驱动作用,在“禾城驿·温暖嘉”驿站中开展红色城建驿站创建子栏目,党员们可以在此参与驿站垃圾分类微课堂、互动游戏、分类成果展示等活动;秀洲区则组建30余支“垃圾分类服务队”入网格、进小区,选派126名党员干部入驻小区(网格)担任“小区红管家”,推动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度同比增长5%。
一张从上到下密织的垃圾分类制度网络已经形成,街道、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秀洲区高照街道制定出台了“定时定点”分类小区全覆盖工作手册,厘清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职能,梳理小区、集贸市场、商务楼宇等七类生活场景,分类施策精准指导;经开区嘉北街道利用辖区内的10个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开展主题鲜明、群众乐见、覆盖面广的分类宣传活动。南湖区七星街道湘都社区每年举行垃圾分类达人、分类明星家庭评选等活动,不断深化分类意识……嘉兴各地通过党员干部率先示范,凝聚合力,带动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居民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营造了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
今年5月,秀清社区金都佳苑业委会对垃圾分类投放点改造进行公告后,业主群里“炸开了锅”,业主对投放点位的设置提出了各种意见。在社区的推动下,小区物业第一时间召开了家园议事会,收集群众意见、修订设计方案、上门宣传答疑,最终达成了共识。在嘉兴,社区吹哨、物业响应、业委会参与让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了垃圾分类工作之中,织密了垃圾分类基层工作网。
从单位到个人,垃圾分类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聚焦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强化组织引领、强化责任引领、强化示范引领、强化服务引领、强化创新引领,发挥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推进基层治理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市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