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出锦绣新美景

2024-01-01 07:18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

赛得利(福建)年产30万吨“绿色纤维”,填补省内相关纺织原料空白,赋能纺织产业链补链强链——

织出锦绣新美景

赛得利(福建)工厂生产的纤维素纤维,销往海内外市场。 全媒体记者 林罗晓 摄

元旦假期,赛得利(福建)纤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火热场景,现代化生产设备全负荷运转。在历经黄化、纺丝、烘干等一系列生产工序后,雪白柔软的纤维素纤维不断产出、打包,随后被整齐地堆放在仓库中,等待发往海内外市场。

“这里的纺织类产品将运往福州的纺织厂,无纺类产品还会运往地中海、欧洲等海外市场。”赛得利(福建)工厂纺练车间负责人介绍,完成打包的每件产品上都附有条形码、二维码等“身份信息”,件件可溯源,保证产品品质。

位于北岸经济开发区的赛得利(福建)2013年试投产,总投资35亿元,共建设4条生产线,年产能30万吨纤维素纤维,是赛得利在华南的重要产业布局,也是省级龙头企业和我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重点企业。

“赛得利(福建)的成立,填补了我省纤维素纤维产品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省内纺织产业链。”赛得利(福建)工厂厂长郑超表示,生产纤维素纤维所需的原材料来自于国际认证、可持续管理的种植林。相较于棉花,纤维素纤维具有生产局限小、吸湿透气性好、穿着舒适、染色鲜艳、可降解等优势,是生产服装、家纺和卫生用品的重要原料。

在企业展厅,记者看到,湿巾、面膜和医用辅料等各类以纤维素纤维为原料生产的新型纺织产品琳琅满目。“我们坚持从市场需求着眼,以需求新特征驱动生产模式变革。”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企业从下游客户生产中不断摸索、验证纤维素纤维的品质,整合上下游联合开发产品,并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从最初的单一纤维生产,发展到如今各种品类纺织和无纺纤维、纱线、无纺布等产业链。

得益于持续创新的技术和过硬的品质,赛得利(福建)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投产已满10年,赛得利(福建)产能增加了50%,2023年生产纤维素纤维达31万吨。

值得关注的是,赛得利(福建)的产能增加了,工厂的综合能耗却下降了。

在工厂的一块“环保”液晶屏上,实时显示废水氨氮、锅炉烟气二氧化硫折算浓度、工艺废气硫化氢排放速率等各项生产排放指标。

“赛得利(福建)自创建之初就确立了建设‘绿色工厂’的目标,引进国际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和环保处理设施。”郑超说,2015年,企业在各项环保指标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增投资金上亿元进行环保设施优化提升,先后完成降噪、污水处理厂加盖、烘干尾气治理等项目工程建设,17个环保提升项目为国内首创,并申报了国家专利。仅2021年企业完成的降低二硫化碳回收部门吨丝电耗项目,当年就节电超过100万千瓦时。

一系列节能、减排、降耗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赛得利(福建)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水平。2022年,赛得利(福建)成为行业内首批推出零碳产品的企业之一。目前,该企业正积极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根据其制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愿景”目标,到2030年将实现30%碳减排,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据介绍,金鹰集团将依托赛得利(福建)现有的纤维素纤维产能,在园内布局莱赛尔、无纺布、生活用纸等优质新项目,投产后有望成为产值超100亿元的新兴产业园。

眼下,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正在一根根纤维的纵横带动、经纬交错中织出锦绣美景。 全媒体记者 郑已东



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发布现行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执行标准
国内

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发布现行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执行标准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日前,甘肃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对外发布现行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执行标准,根据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当前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为25149元,下限为2020元。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2024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调整工作有序开展,甘肃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详情]

甘肃省人民医院上线全省首家微信端“医保移动支付”
国内

甘肃省人民医院上线全省首家微信端“医保移动支付”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1月19日从甘肃省人民医院获悉,为进一步提升院内智慧服务建设,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该院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移动支付服务多样化,门诊患者挂号、检查、检验、药品等费用可直接微信支付,并享受医保报销结算,患者来院就诊不用再到窗口排长队了。 “医保移动支付”上线后,真正实现 [详情]

我市探索形成“1353”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模式
国内

我市探索形成“1353”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模式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2023年,兰州市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五年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探索形成了“1353”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模式。 强化“一个统领”  [详情]

乐见老年食堂受“团宠”
国内

乐见老年食堂受“团宠”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郑 杨 遍布广州的1200多家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舌尖上的幸福、家门口的便利、钱包里的实惠”。而近期,广州城区一批“网红”老年食堂获年轻人“团宠”:从写字楼的白领、逛累了的游客、放学的学生,到快递小哥、公交车司机,纷纷前去错峰用餐。虽不能享受政府对老年人的用餐补贴,但花10多 [详情]

么永波在通辽市走访慰问
国内

么永波在通辽市走访慰问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本报讯(记者 邵南)1月16日,在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临近收官、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根据自治区统一安排,自治区副主席么永波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到通辽市慰问。么永波一行慰问了军休干部、全国劳动模范、老党员,为他们送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亲切慰问和关 [详情]

五条途经北滨河路公交线调整
国内

五条途经北滨河路公交线调整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日前,记者从兰州公交集团获悉,由于北滨河路(金城关至市二医院路段)封闭施工,公交线路在此路段将不再通行,临时调整至白塔山隧道南线、北线运行。22日起,对北滨河路运行20路、35路、53路、108路、131路5条线路进行临时调整。 调整后,北滨河路由东向西运行:涉及5条公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