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原创丨央视主持人大赛冠军杨旭透露自己的小秘诀:要做六边形战士

2024-01-10 14: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纵览新闻记者 李见 见习记者 王怡文

2023年12月26日下午,石家庄广播电视台一个演播室内,不同于在荧幕上西装笔挺、侃侃而谈的主持人形象,身穿休闲衬衫的杨旭微笑着腼腆地跟媒体记者打招呼。

从见面开始,杨旭水杯不离身,不时补充水分保护嗓子。杨旭称自己是一位“i”人,有一些社恐,但当聊到主持经历和心得体会,他的话语中充满热情,眼里有光。

杨旭来自张家口市怀来县,今年26岁,2019年毕业于河北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后,杨旭进入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在《今日资讯》栏目担任出镜记者,工作两年后来到石家庄广播电视台。

杨旭工作照。(杨旭供图)

杨旭参与过多档节目,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目前所主持的《民生关注》。杨旭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这档节目中,我不再是单纯地坐在演播室中,看着提词器播报,而是有机会深入到百姓之中,去了解民生百态。”在纵览新闻记者采访前,杨旭特意让同事将背景调整为《民生关注》节目的石家庄夜景。

“2013年,我在一次比赛的自我介绍中说过,希望未来可以成为一名新闻主播。十年过去了,我真的如愿以偿地坐在了新闻栏目的直播间里。”杨旭对播音主持事业充满热爱,2013年上高中时开始学习播音主持,2015年考入河北传媒学院。河北传媒学院微信公众号河传学子报2021年9月发布的一篇文章中介绍,杨旭在大学期间就加入学校融传中心社团,大二、大三时开始关注一些国内传媒相关赛事,大学四年间先后参加了十几场比赛,获得的奖杯、奖状和证书多到数不过来。

201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杨旭就报名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虽然通过了网络海选,但是止步于北京赛区的面试。杨旭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缺乏社会经验,从此一边积累经验,一边等待着下一次主持人大赛启动。四年在一线的工作让他的主持经验和能力得到了提升,2023年初看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的征集,他准备参赛。“但在报名前我还是犹豫了,因为担心如果再次落选,自己会不会感到不好意思。周围朋友、家人、同事都在劝我再试一次,但我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杨旭说。

让杨旭下定决心报名参赛的是央视主持人撒贝宁的一句话:“你报名参赛,不会失去什么,但是你不报名,将会失去一次很重要的机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的最后一轮比赛答题时,杨旭就引用了这句话。

杨旭接受纵览新闻采访。(王怡文 摄)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杨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想成为主持人的话,要做六边形战士。”他进一步解释,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专业能力。专业要足够扎实,要有足够的基础。二是需要一个好的体力。媒体从业者会去各种地方工作,可能从早晨工作到后半夜。三是要学会倾听。作为主持人,最终服务对象是这档节目,真正在舞台上绽放的应该是嘉宾和观众。

“参加完这次主持人大赛,您对今后做节目有哪些新的感悟?”记者问道。

“我觉得自己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以前我做的是新闻节目,现在知道了文化、综艺类的也可以去尝试一下,期待将来能够尝试不同类型的节目。”杨旭说。

比赛中,面对一个即兴的题目,杨旭快速应答、出口成章,这样的临场反应是如何做到的?“功夫在平时。记者是一个杂家,不可能各行各业都了解得特别透彻,但一定要知道或者听过。这样的话在面对不同采访对象或在大赛舞台上抽到某个类型的题,就能够从容应对。所以我刷短视频或微信,会习惯性地去搜索,而不是等平台给我推,不然会陷入信息茧房。把这个茧破掉,我才能接触到更多新鲜的东西。当在做节目时用到之前查过的知识,那一刻幸福感满满。”杨旭说。

杨旭大学期间获奖证书。(来自《河传学子报》公众号)

主持人大赛总决赛后,杨旭接受母校河北传媒学院邀请,担任校艺术节的主持人。许多河北传媒学院学生在社交平台中晒出之前与杨旭在校园活动中的合影。正在读大一的杨同学告诉记者,杨旭学长已经成为河传学子学习的楷模。



方大炭素修旧利废创效200万元
头条

方大炭素修旧利废创效200万元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方大炭素紧盯降本增效这个主题,积极组织广大员工开展修旧利废工作,“抓西瓜捡芝麻”,该公司刚刚统计出来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该公司开展修旧利废487项,节约费用约208.85万元。 多年来,方大炭素通过强化制度管理,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员工开展修旧 [详情]

百余市民无偿献血传递大爱真情
头条

百余市民无偿献血传递大爱真情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杨玉玲、周安琪)1月17日,宜都市人民医院联合市献血办、市医务工作者联盟及宜昌市中心血站集中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当天,共有100多名医务人员及市民成功献血,献血总量达3万毫升。 当天上午,在市人民医院门诊处,医务人员和市民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采集血样、化验并填写《献 [详情]

一位检修工的特点:身不离工具包
头条

一位检修工的特点:身不离工具包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方大炭素石墨化厂三车间,有一位大家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是“他来了”的检修能手,他的名字叫付成。这位检修工的特点是,身不离工具包,忙碌点检。大家看到这个身影后,就“一万个放心”。 2001年起,付成担任石墨化厂三车间电工组组长,负责日常电气设备的点检和维修,参与车间设备的升级改造,完成 [详情]

城监小院业主共享自治收益
头条

城监小院业主共享自治收益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曲洹淋)近日,大公桥街道城监小院小区下起“红包雨”——每位业主领到了200元红包。 城监小院位于胜利四路9号,建于1987年,共有24户居民。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小区旧貌换新颜,去年3月成立了自治管理小组,实现了自治管理。当天发给居民红包,来源于小区公共区域的广告 [详情]

长阳检察院多元化救助帮扶暖意浓
头条

长阳检察院多元化救助帮扶暖意浓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田幸)“十分感谢你们又给我们找到了新的资助,还专程送到家里来。”1月16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在为小康(化名)送助学金时,小康爷爷激动地说道。 去年8月,小康爷爷因孙子抚养费问题找到了长阳检察院。未成 [详情]

救助站全天开放
头条

救助站全天开放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庄瑞玉)2024年首波寒潮来袭,记者获悉,我市市区救助站第一时间启动特殊天气应急预案,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并提前储备好防寒物资、医疗物资,全方位应对寒潮来袭,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平安度过寒潮天气。 据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市救助站已提前储备好防寒 [详情]

甘肃政法大学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出版
头条

甘肃政法大学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出版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1月23日获悉,由甘肃政法大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司法警察学院(公安分院)证据科学相关研究人员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的出版工作已于2024年1月顺利完成。 该译丛包括共计七本390余万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刘耀教授为译丛作序,司法鉴定科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