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项万亿”项目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3-12-25 05:45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传统重工业基地镇海加速动能转换

“千项万亿”项目塑造发展新优势

记者 李华 通讯员 房晓暾 傅晶

本报讯 (记者 李华 通讯员 房晓暾 傅晶) 海塘外的滩涂湿地上白鹭纷飞,海塘内生态带、游步道、海天驿站、亲海栈道错落有致……近日,宁波市镇海区海塘安澜工程成为该区首个完工的省“千项万亿”项目。以该工程为重要节点的“潮起潮落看海平”海岸风情线也补上断点,一条展示千年滨海城市发展脉络的精品线路跃然成型。

在宁波,镇海区域内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最为集中。从传统重工业基地向甬江科创区核心区转型的镇海,也是新旧动能转换最迫切的区。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牛鼻子”,今年以来,镇海区以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塑造发展新优势。今年1至10月,镇海区完成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投资147.5亿元,总量居宁波市首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3.2%。

绿色石化是镇海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建设,镇海正加速布局“减油增化”全产业链,以期实现石化产业高新化。“喏,这个安全帽的原料就是ABS高分子材料,这也是我们要带动延伸的产业链之一,推动区域石化产业补链强链。”拿起一顶安全帽,高端合成新材料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章剑波说。在他的身后,投资113.3亿元的高端合成新材料项目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这个项目,承载着镇海绿色石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项目的不少高端合成新材料不仅将填补省内空白,也将显著提升石化产业循环经济水平、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当前,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一系列事关区域全局发展的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在镇海落地建设,让已集聚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所的镇海科创优势越发突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项目现场相关负责人杨利土说,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按照“边建设边运营”的模式,校地合作也已全方位推进。

当前,镇海实施每周例会、半月协调、月度会商、双月专题“四级”协调会商机制,确保“千项万亿”等重大项目按节点推进。今年9月以来,镇海还启动实施重点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百日攻坚”行动,以“一体推进”的理念和方式,抓牢项目引进、土地保障、落地开工等重大事宜,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加速转化。



2023陕西百强企业及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发布
财经

2023陕西百强企业及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发布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沈谦)1月22日,记者从陕西省企业家协会获悉:日前,2023陕西百强企业名单、民营50强企业名单及《2023陕西百强企业分析报告》发布。陕西百强企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各行业的领军者和龙头企业。 2023陕西百强企业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 [详情]

2023年 钱花在哪? 2024年 钱怎么花?
财经

2023年 钱花在哪? 2024年 钱怎么花?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1月22日,《关于四川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 2023年全省范围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29.1亿元。其中,省级收入993.3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31.7亿元,增长6.9%。其中,全省民生保障支出8370.4亿 [详情]

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财经

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2024年01月23日 04版)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 彭冰)记者日前从吉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3年,该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3531.19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3年,该省新兴动能强劲,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详情]

“饮”领潮流 乘“食”而上(“支柱产业怎么抓——对话县(市、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财经

“饮”领潮流 乘“食”而上(“支柱产业怎么抓——对话县(市、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支柱产业名片 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焦作高新区”)有全国最大的苏打水生产基地焦作市明仁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也有我省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更涌现出一批包装、原料、辅料等配套企业。  [详情]

天津天开园设立科创母基金
财经

天津天开园设立科创母基金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23日 第 03 版) 本报天津1月22日电 (记者武少民)天开九安海河海棠50亿元科创母基金签约发布仪式日前在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举行。近百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参加签约发布仪式,超百亿规模创投基金群聚焦天开园和 [详情]

“头”“尾”共进,做好增值大文章
财经

“头”“尾”共进,做好增值大文章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本报记者 范克龙 许昊杰 近年来,我省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