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驿站托起“大”温暖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小”驿站托起“大”温暖
——我市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工作观察
去年夏天,外卖小哥在卓悦广场工会驿站取冷饮。
夷陵万达夷新驿站。
宜都锦江社区工会驿站“招聘会”。
“这里就像我和小伙伴们的第二个‘家’,我们都很喜欢来这里。”1月19日10时,在伍家岗区福久源社区爱心驿站,外卖小哥贺国清倒了一杯热水,随意找了个椅子坐下来等单。
渴了能喝水、冷了能取暖、热了能纳凉、累了能歇脚……爱心驿站的建立,让贺国清等新就业群体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新就业群体的出现,已成为社会民生基础的“关键一环”,他们是美好生活的缔造者。
为了让美好生活的缔造者生活更美好,近年来,宜昌统筹职能部门、企业、行业组织、社区等多方资源,整合爱心驿站、零工驿站、司机之家等,打造了功能多样、覆盖全城的服务驿站网络。
这些驿站成效几何?是否解决了新就业群体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当好“娘家人” 筑就“幸福家”
“现在降温了,驿站为我们提供了定制的特色‘暖心茶’。”1月19日13时,外卖员张近在谈到驿站服务时赞不绝口。
他告诉记者,自卓悦广场爱心驿站启用后,自己每天都会来这里休息,驿站内的功能配套很齐全、很实用。
驿站内,除了张近外,还有6位外卖员,他们给手机充好电,围拢坐着,开始聊起最近的工作情况。
“这几天虽然下雨,但是生意好很多。”一位外卖员打开手机,看了看上周的工作量说道。
不一会,他的手机里响起送餐提醒,起身换好雨具,赶往附近的商家取餐。
对于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来说,这样的忙碌状态已是常态。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外卖员每天早出晚归,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对于能够提供休息补给的设施配套需求极大。
2023年,市委组织部、市实践活动工作专班针对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工作开展调研,共发放问卷调查4000余份,访谈200余人次。
调研中,有外卖员希望建设更多歇脚避雨、避暑乘凉的驿站,网约车司机则希望驿站周边建设更多充电桩以及短期免费停车位。
针对这些群体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去年,市总工会加大爱心驿站建设力度,并对驿站进行布局优化和功能完善。
天元物流是鄂西渝东规模最大的钢铁物流基地、汽车物流集群、供应链服务平台,每天在这里及附近上班的新就业群体就达500多名。
伍家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向黎明介绍,为了解决大家热饭难、喝水难、歇脚难等问题,去年,区总工会联合企业和社区,在物流园内打造了一处能够提供休息、上网等多项服务的“共享职工之家”。
同时,为提供更好服务,室内墙上还设置诉求栏和解决问题栏。诉求栏上,写着“希望可以提供健身器材”“骑车摔了需要消毒”等愿望;解决问题栏里则写着愿望落实时间或进展。
家住宜昌高新区的周静是一名大货车司机,主要工作就是将天元物流的建筑建材配送到宜昌在建项目工地。
他告诉记者,有时候送完货回到宜昌城区已是深夜,周边交通不便,只能“窝”在货车上睡一觉,等到天亮再乘坐公交车回家。
去年12月中旬,天元物流“共享职工之家”建成开放,尽最大程度满足司机们的各类诉求。
三峡物流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璞表示,“共享职工之家”24小时不打烊,司机师傅可以在这儿享受暖气,在沙发上睡觉过夜。
“共享职工之家”不仅解决了司机日常生活问题,还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推动出行品质大大提升。
周静说,“有了这个‘家’,我们以后工作再晚也不用担心没有去处,可以安心在这里‘充满电’后再出发。”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建成司机之家21个,爱心驿站512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各类服务近200万人次。
企业显担当 共建“新家园”
1月19日,24岁的京东快递小哥刘欢将伍家岗区听涛苑小区30多个包裹派送完毕,匆匆跑进位于小区大门旁的松林驿站,接了一杯热水。
见他的左手大拇指上缠着一张创可贴,正在擦桌子的宝塔河街道松林路社区网格站副站长宋菊香看到刘欢进来,关切地问道,“一会儿再换一张创可贴吧?”
“不用,已经好啦!”刘欢笑了笑,又马不停蹄地跑进小区揽收包裹。
前些日子,刘欢送完快递到松林驿站休息时,宋菊香发现他的大拇指冻得裂开了口子,就喊住他,给他贴上了创可贴。
这是宜昌织密新就业群体服务网络的缩影。
据介绍,听涛苑小区有1000多户居民,在这里来来往往的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数量众多。
2023年,宜昌城发集团联合社区,在广泛征求新就业群体等意见的基础上,将36平方的社区盒子改造升级,打造了松林驿站。
驿站内不仅有空调、桌椅、小电器等设施,还提供了共享打印、邻里缝补等服务,并新增了幸福食堂等功能。
家住附近的田瑞秋是一名专职网约车司机,平常基本六七点就起床接单,此前由于附近没有早餐店,常常要饿着肚子“上工”。
去年8月,松林驿站建成运营,向外提供餐饮服务,给田瑞秋这样的新就业群体带来极大方便。
他说,有了松林驿站,自己每天早上都会来驿站点一份小面,吃饱了再去上班。
宜昌城发集团副总经理谭勇表示,新就业群体是城市发展的“生力军”,为了提升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去年城发集团在全市投资打造了206个多功能“宜邻驿站”便民服务设施。
企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宜昌企业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爱心驿站投入力度,为新就业群体筑起一座座“加油站”和“避风港”。
水悦城是宜昌颇具人气的商圈之一,据统计,每天在这里工作的新就业群体多达300余人,以外卖、快递小哥居多。
去年,宜昌高新区与水悦城商管公司共同出资30余万元,在水悦城门口打造了一处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的高新驿站。
该驿站按照标准化配备设施,提供饮水供应、饭菜加热、临时休息、取暖纳凉等多项服务,去年底运营后,备受新就业群体欢迎。
48岁的郑铁柱是一名众包骑手,家住夷陵区。
他告诉记者,以前一日三餐都需要在外面解决,生活成本高,现在可以将家里的饭菜带到驿站加热,一个月能节省上千元。
中国国旅水悦城门店负责人何亚婷见证了驿站带来的变化,她表示,“以前外卖小哥、快递员缺少服务阵地,现在驿站建成开放以后,他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社会聚合力 缔造“避风港”
“兴安社区爱心驿站让我有了归属感。”1月19日,刚刚送完餐的外卖员徐芸飞表达着自己对驿站的喜爱之情。
兴安社区地处夷陵区商业中心区域,新就业群体人数多。
去年,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服务,兴安社区将临街近4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腾挪出来改造成红领驿站,向快递员等群体提供饮用水等8项服务。
社区党委委员蔡黎说,“我们在改造前,向居民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同意要把C位让给更加需要的群众。”
73岁的退休老党员赵启英是最先响应社区改造的居民。去年改造时,她还捐了一笔款。
“外卖员风里来雨里去,需要一个歇息的场所。”赵启英说,虽然金额不大,但也是一份心意,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应该相互关照。
温暖在全城传递。在西陵区,基本每过一段街面都会看到张贴着陵新加油吧的标志。
西陵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西陵区打造陵新加油吧271个,提供饮水、休息、充电等服务。“加油吧利用沿街商铺、小区党群连心站、银行网点等空间,共筑共建,将驿站功能内嵌,在营业时间内向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服务。”
位于CBD中央大街的宜品川是一家临街商铺,去年,该商铺主动要求挂牌陵新加油吧。
“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宜品川CBD店负责人熊智勇说,平常来这里取餐的骑手比较多,店铺空间也比较大,所以和街道社区商议后,在店内设置了服务点位,供户外工作者使用。
杜国兴是一名入行不久的外卖骑手,他表示,干这一行经常遇到手机停机、关机的情况,经常急得团团转,现在一转角就有服务点,特别方便。
爱心驿站不仅是“歇脚地”,更是城市温暖的体现,这些被温暖的新就业群体正在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作为城市“摆渡人”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的“合伙人”。
邓金桥是美团福久源新天地站点的一名负责人,去年,他和小伙伴被伍家岗区总工会、福久源社区聘为“基层治理新合伙人”。
他说,“自从成为‘新合伙人’后,每天驶过城市街角都会习惯性地多看一眼,将遇到的突发事件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社区,帮助对接社区工作人员,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宜昌用实际行动,提升着新就业群体的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而他们,也感受到宜昌这座城市的感染力和温暖度,成为参与城市治理的“新力量”。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谭强明 孙晓陵 何冠英
本版图片由宜昌市总工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