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梵净山:地球同纬度最“靓”的绿飘带

2023-07-05 15:26    来源:多彩贵州网

一座山能给人多少惊喜?

2018年7月2日16时36分,在波斯湾西岸巴林王国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中国梵净山获表决通过,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3项世界遗产、第13项世界自然遗产。自此,梵净山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世界自然遗产不仅是一项荣誉和桂冠,还是一个“保护名录”,对铜仁而言,对她的保护,一刻未曾停歇。五年来,梵净山因生态而美,因对绿水青山的坚守而美。铜仁正在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将优厚的自然资源转变成群众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年来,山上山下再出发,砥砺奋进开新局,不断为这座融生态原始、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于一身的名山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记录了中国历史文化厚重、壮美、辉煌的梵净山,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动人的魅力。

从无到有,小县城选择申遗路

2013年1月,铜仁市将梵净山申遗列入《铜仁市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启动梵净山申遗工作;

2013年10月29日,梵净山成功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2014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表示,大力支持铜仁市梵净山申遗工作,至此,梵净山申遗工作提高到省级层面;

2014年7月,“中国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中外专家研讨会”在梵净山召开,中外专家提出了梵净山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作为申报自然遗产方向的初步共识。

2014年12月,住建部再次对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又进行了重审,梵净山通过层层审查,再次保留在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单中。

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贵州师范大学专家团队作为梵净山申遗文本编制团队先后八次深入梵净山进行科学考察,初步编制形成了梵净山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申报文本初稿。

2015年3月,梵净山正式列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网的预备清单中,成为中国国家申报项目备选申遗项目。同年同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会议”在梵净山召开。世界遗产资深专家走进梵净山,认识梵净山,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为梵净山申报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017年1月,贵州省铜仁市将贵州梵净山申遗文本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推荐信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法国巴黎),同年9月,成功通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现场申遗评估。 2018年梵净山申遗相关资料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进行表决。4月,梵净山全境正在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盟派出的专家考察同年7月审核批准后,梵净山成为中国第13个,世界第54个世界自然遗产。

梵净山的申遗,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从无到有,小县城焕发新机。

5年艰辛不寻常,从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开始,在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各级各部门同心同行克难攻坚,梦圆巴林,心想事成。

乘势而上,守护动植物基因库

北纬27°47′~28°02′,东经108°36′~108°49′。

横跨江口、印江和松桃三县的梵净山群峰竞秀,拥有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好像一段飘逸的绿飘带。地球同纬度上的许多其他地区都变成了浩瀚的大沙漠,唯独梵净山是这一纬度上的"绿宝石"和"生态孤岛",完整独立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7000多种生物中,珍稀生物就有2000多种,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基因库。

原始的梵净山保存了动植物生活、演变的良好生态过程,这是崇山峻岭中大山的世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梵净山的神奇。莽莽绿色森林,既是大自然的特别馈赠,又归功于梵净山特殊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们对其坚持不懈地呵护。

5年保护开发不简单,从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开始,在各级各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梵净山保护与开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奋力冲刺,逐梦前行。

——在保护管理机制体制方面。

及时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梵净山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梵净山保护管理工作委员会筹备小组;松桃、印江、江口三县成立梵净山保护管理工作专班,全力、高效推动保护工作落地落实。

梳理权责清单。审议通过《贵州梵净山世界遗产地区域权责清单目录(2020年版)》。

积极探索创建“梵净山红·生态先锋”党建品牌,建立区域党建联盟,健全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实现区域联建、党群联心、保护联抓、资源联享的梵净山保护管理格局。其中,2022年,中国绿色时报专题报道了“铜仁市探索党建联盟推动梵净山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走深走实案例”。

建立了《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和资源管理联动机制》,2020年11月25日,“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机制”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报经国务院同意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印发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学习借鉴。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

生态屏障更为牢固,编制《梵净山保护规划》于2021年12月7日正式实施,完成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14—2023年)》中期评估报告。完成了《梵净山保护规划(2020-2035)》编制实施,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775.14平方公里范围的勘界立标工作,成果已于2021年6月24日向社会公布。

守牢森林防火底线,完成了《梵净山遗产地森林防火规划(2021-2025)》,建立了森林防火、巡护管理、旅游管理等数据化、智慧化、一体化管理的梵净山综合管控平台,各管理总站设立分平台,充分利用48座监控视频对重点区域火情全天候智能预警监测。

严防外来物种入侵,对梵净山外来物种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完善源头预防、监测预警、控制清除等全链条监管体系。编制《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松材线虫病防控2021-2025攻坚行动方案》,对3200余亩松林进行药物飞防,持续与三县开展联合执法,严格控制松木及其制品进入遗产地区域。

——在科研监测成果方面。

持续开展梵净山区域内主要河流22个点位月度监测和37个河流断面常态化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梵净山区域径流系数保持稳定。

更新了《梵净山遗产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名录》,其中珍稀动物57种,比原名录增加了13种;珍稀植物83种,比原名录增加了46种。

投入资金457万元建成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已投入运营。

完成梵净山遗产地缓冲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记录遗产地缓冲区物种共3414种,其中梵净山新记录265种,含新物种6种。黔金丝猴、梵净山冷杉拯救保护工程有序推进,完成黔金丝猴繁育、驯化、展示基地项目建设前期有关工作,并上报省发改委。

近几年出版了梵净山系列研究专著10余本,其中2021年《梵净山药用植物》被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评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社区共管共建方面。

积极探索遗产地管理方法路径,制定了《梵净山社区共管共建实施方案》,构建以周边3县10乡镇69个村参与组成的大社区保护、协作式参与、网格化管理的大保护格局。

强化保护队伍建设,推进林管员和护林员管理改革,创新管理模式,严格林管员、护林员聘用,划定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筑牢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森林防火第一道防线。

持续引导群众发展林蜂、林药等林下生态产业,累计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发放蜂箱1000余个、蜂群300余群。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购置电磁炉5500余套对遗产地及缓冲区内农户进行全覆盖发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变,取得了减柴节能和保护生态的成效。

常年解决当地群众140余人稳定就业,协调景区企业解决就业近1500人。完成保护区人工商品林赎买面积2771亩,兑现资金1385.54万元,近100户农户直接受益2021年7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算好生态账不负山与人”等。2021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生态版发布专栏文章《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贵州铜仁梵净山——青山绿水间,农家日子甜》,为梵净山“守护植物基因库”“生态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因地制宜蹚出一条致富路”点赞。

乘风破浪,生态旅游路谱新篇

珍藏着亿万年的精彩演化史,以倾国倾世之美展示风云变幻的迷人身姿,这便是生态的梵净山。

绿色有机认证,让这里的山货身价倍增;天然氧吧、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让这里成为游人络绎不绝的旅游康养地;源头好水、森林碳汇,让这里的“绿色价值”不断拓展……

一山千溪武陵源,梵净山99条溪流遍布于山岭间、掩映在茂林中,每年为周边地区提供了28亿立方米的洁净水、优质水,成为滋养铜仁人民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梵山净水。

在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优质的山泉水、矿泉水、温泉水,富含锶和“水中黄金”偏硅酸等20多种微量元素,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健康,具有美容养颜、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全市温泉资源富集,品质优良,已发现天然出露温泉和地热井38处,素有“温泉之乡”的美誉。成就了石阡、印江等地“长寿之乡”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康养胜地、长寿福地。

一泓生态水,涌来投资潮。农夫山泉、屈臣氏、好彩头等一众知名水企为水而来,石阡泉都、梵净山泉、德江清心露等一批本土企业因水而兴,小分子水、医药水等一系列高端业态缘水而生。2022年天然饮用水产量突破300万吨,占全省的40%以上;包装饮用水企144户、占全省的18%。饮用水、温泉、饮料等特色水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一个百亿级的水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梵山净水正源源不断地成为富民活水。

梵净山下,十年前的孟沟坝还是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最贫困的寨子之一,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在少量的耕地上艰难“刨食”,望天“兴叹”。

桃源深处,如今村民把寨子改名“梦幻江边”,旅游火热的季节,常是刚送走重庆的客人,又忙着招呼湖南来的游客。村民感叹:“如今的生活,如梦似幻!”

在江口县,率先开启了“生态账户”试点,创新探索生态产品在金融领域的价值运用,推出了5套个性化《“梵净生态账户”积分评价标准表》,设计评价指标147条,制定了系统的信息数据采集体系、核算体系、评价体系,建立了健全的生态账户数字化系统。

同时,将梵净生态账户信息收集与农村信用工程“整村授信”、普惠大走访、网格化金融服务有机统筹起来,打通生态、金融、经济之间的“转换器”,搭建绿色生态与绿色经济相互转换的中间“桥梁”,逐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金融效益的“多向互通”。

遍寻铜仁,我们发现梵山净水下的美丽乡村提档升级不仅仅是农居环境的蝶变,还生成了由内而外的美丽蜕变,承载着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黔东儿女对申遗成果的保护、巩固永远在路上。(杨巧丽)

一审:饶娜

二审:林秀姜

三审:文波



市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召开2024年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暨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署会
国内

市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召开2024年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暨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署会

本文转自:九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张倩)1月18日,市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召开了2024年度第一次全体成员会暨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署会。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市道专委第一主任熊小青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省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2024年全体会暨深化“三个一律”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排 [详情]

我市积极让海绵城市建设深入民心
国内

我市积极让海绵城市建设深入民心

本文转自:九江日报 本报讯(文瑰婷张斌斌记者吴业园)日前,市海绵办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主题宣传系列活动,让海绵城市理念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引导市民群众了解海绵城市,爱护身边海绵设施,积极参与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共享共建宜居韧性城市。 宣传活动第一站来到八里湖中学。作为我市2023年第一批海绵城 [详情]

黑龙江优秀科普活动大幅增加
国内

黑龙江优秀科普活动大幅增加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下发《关于对2023年全国科普日有关组织单位和活动予以表扬的通知》,黑龙江省32家单位和33个活动当选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较2022年分别增加18个和25个,增幅达129%和313%,全国科普日平台重点活动近1200个,增幅达100%,黑龙江省优秀组织单 [详情]

樊城:全域发力冲刺“开门红”
国内

樊城:全域发力冲刺“开门红”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丁涛 王晶晶 通讯员王晓丽 黄坤)1月16日上午,在樊城区三川众创城智慧园一期项目现场,挖掘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高速运转,施工人员冒雨对园内道路进行管道铺装,忙碌的身影和机器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奋斗的旋律。 三川众创城智慧园是目前襄阳唯一的智慧型小微产业园 [详情]

立德树人|招远市温泉街道扎实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国内

立德树人|招远市温泉街道扎实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农家书屋里有很多书籍,这里也暖和,农闲的时候大家都喜欢来。”1月20日,在招远市温泉街道横掌史家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史进明介绍说。 在横掌史家的农家书屋里,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类型的图书,有农业、文化、卫生保健等种类,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历史、故事、科技类图书,村民们翻阅自己喜欢的书籍,忙里偷闲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