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林的“斜杠人生”

2023-12-29 00:21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记者

邬明洋郭巧玲

期待已久的青少年红色院线电影《战歌行》,获得国家电影局公映许可证,2024年1月4日即将在全国院线上映!2023年12月22日,《战歌行》青岛首映仪式,在青岛市市南区金门路小学隆重举行。担任这部电影出品人和编剧之一的张书林,是平度市李园街道南关村党支部书记。今年已经62岁的张书林,不仅是当地有口皆碑的“好村官”,还是白手起家成功创业的“企业家”,更是几十年来笔耕不辍的“大作家”!他用激情和汗水勇挑重担,用执着和坚韧拼搏奋斗,用担当和实干诠释初心,活出了自己的“斜杠人生”,近日,半岛记者采访了张书林,一起来看他的精彩故事。

拍电影:

红色历史,浸润少年的心

张书林说,文艺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自己从小看过的一些电影如《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英雄儿女》等,至今难忘,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而现在青少年爱看的红色电影,基本上还是自己这一代人看过的老电影,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党的基层工作者,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打造一部好看又励志的新的红色电影,这就是所拍摄《战歌行》的初心。

“我小的时候,有很多以抗日战争时期为创作背景的儿童电影,通过这些电影,我看到了中华少年的风采,看到了革命英雄坚如盘石的理想信念。”张书林说:“近些年来,青少年红色院线电影是相对空缺的。”张书林告诉记者,《战歌行》就是将儿童作为叙事主体,从几位小团员的故事展开,展示“胶东孩子剧团”在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填补了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儿童片的创作空白。

“主创人员在创作和拍摄之初就强调,既要注重电影的教育意义,又要追求影片的拍摄效果。我也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打造这样一部红色电影,带着孩子们重温那段光辉历史,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为社会发展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张书林说,红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脉,期望通过《战歌行》这部电影,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深埋在青少年心中,使他们当好红色根脉的传承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战歌行》剧本,用细节、用真情、用人情味打动着人们的心、敲击着人们的灵魂。故事的发生地是胶东,其山海情韵自然是影片中展现最多的场景,远山、海浪、水鸟、沙滩,还有朴素的海景房、晚归的渔船……据张书林介绍,为了真实再现20世纪30年代胶东小渔村的景观,剧组特意在影片拍摄地海阳搭建了一座座海草房。静谧的海边小村,只是《战歌行》故事的自然环境,抗日的烽火,才是历史大背景。其时,“七七事变”已经爆发,日寇的铁蹄也早就踏破了东三省。抗日的历史背景辽阔深厚,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同样真实感人。

张书林介绍,电影《战歌行》主要讲述了1937年9月至1942年9月,“胶东孩子剧团"(前身为“胶东少年抗日先锋队”)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少年儿童们满怀着抗日救国的一腔热血,在敌人的层层封锁和次次扫荡中生存下来,不断以歌剧、话剧、舞蹈、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演出,活跃在胶东地区,唱响抗日的战歌,发出救亡的呐喊,用他们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感染和激励着广大军民奋起抗日的斗志和勇气的故事。

“2021年10月2日正式开机以来,全体演职人员全身心投入拍摄,精益求精,精心打造精品力作,只为了把这部电影更好地呈现给孩子们。”张书林介绍说,影片从创作到拍摄完成将近三年时间,拍摄的过程是最紧张的。2021年10月1日,影片在烟台海阳市举行了开机仪式。为了在拍摄档期完成这部影片,他和剧组的导演、演员们废寝忘食,甚至拍摄到凌晨三四点钟,其中的紧张劳累自不待言。经过高强度的前期工作和之后多方努力,终于将这部写给孩子们的电影圆满完成,2024年1月4日就将在全国院线上映,这是他感到非常欣慰的事情。

做生意:

白手起家,事业蒸蒸日上

张书林说:“1978年,我背着病重的老母亲从吉林靖宇县回到祖籍南关村,本来打算把家里的老屋卖掉以度日,但是因为房子迟迟不能卖掉,生活过得十分艰苦。这期间,村干部们和乡亲们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看到我们母子日子过得拮据,把我安排在当时的村办企业做车间技术工人,让我和老母亲有了稳定的生活。”

20世纪80年代,张书林嗅到农贸市场的商机,决定回趟东北推销平度当地的农副产品!说干就干,张书林带着馒头和印刷的名片,还有辛苦攒的200块钱,踏上了去吉林的路。

“在那边呆了二十多天,我马不停蹄地联系当地的供销社、商场、土产公司、果品公司,签署了一沓合作意向书。”回来核算好价格,张书林挨个给合作意向单位发电报、写信、列明详单,最终迎来了我的第一个客户。“那边的一个土产果品公司派了工作人员来平度找我进货,于是我带着他们上山看苹果,下乡验花生,一切进展顺利。最终成功交易,扣除成本,我还有一万元的利润!”张书林表示,这是他的人生中真正意义的第一桶金。

慢慢张书林的生意越做越大,通过当时的供销社,他为平度、吉林两地的优质农副特产牵线搭桥,把平度的特产卖到了吉林,也把吉林的特产带了回来。后来,随着企业改制和国家一系列好政策的延伸,张书林开始经营企业,经营宾馆,经营五金建材,从事梅花鹿养殖,开办铁矿,做房地产开发……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而今,我有能力、也有机会为乡亲们服务了,就要好好地一点一滴地回报父老乡亲、回报社会。”张树林说,为拍摄《战歌行》他目前已经耗资近千万,要不是赶上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也没有今天的实力去投资这么花费巨大的电影。

好干部:

爱心担当,心系乡里乡亲

产业做大了,日子富裕了,张书林开始关注有困难的乡里乡亲!“老人生病了,我帮着出车出钱送往医院,有的人家供不起孩子上学了,我就去做工作并给他们帮助……”张书林总是乐此不疲地帮助大家,成了全村群众心目中的贴心人,不管谁家有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谁家不遇到点困难?如果不是当年乡亲们对我们母子的照顾,也不会有我今天。”

2009年,张书林被推举担任平度市李园街道南关村党支部书记,他已经担任这个职务14年了!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村庄发展,想方设法带领村民过好生活,以党建引领助推村两委成为群众“主心骨”。他还在村集体最困难的时候,自己从家里拿出了30万元无偿给集体村委使用,分文报酬也不要。

他给自己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定了“三员”工作理念,“为群众当好通讯员,传达员、服务员!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村里有多少老人,每家是啥情况,我都记得一清二楚,村民遇到难题就去想方设法解决。”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张书林十分关心青年群体成长发展,注重对青年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发挥青年在村庄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青年成为乡村治理志愿者,组织他们参与植树种草、垃圾分类等社会实践活动,动员他们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等活动,使他们通过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乡村各领域振兴。”张书林说。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张书林还热心公益事业。作为平度市慈善总会的创始人之一,他积极参与“春蕾行动”资助孩子完成学业;捐款捐物、把卖书的报酬捐给山东16地市的希望小屋……张书林说:“有了一定的积累,就要反哺社会,在关键时候帮人一把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

爱文学:

坚持梦想,多年笔耕不辍

张书林不仅是一个能干的“村官”,同时也是一个资深文学创作者,他从小热爱文学并自学成才。“小的时候镇上都没有一家书店,更别说农村了,我们唯一能买到书的地方就是在集市上。”张书林回忆说:“大多数在集市上淘到的都是一些缺张少页的书,但就是这样,我也把它当宝贝似的供起来。除此之外,就是千方百计地去邻居家借书看,有些人不舍得把书出借,我就呆在人家家里,等到把书看完了,再继续去别人家里借书看。”

读书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读书启发了张书林写作的灵感,他从三四年级就开始练习写诗歌和信件,至今,他还保留着小学时期的记录本和作文本,本子上老师的评语张书林仍记忆深刻,“老师们对我写的作品,常常认可和鼓励,这也点亮了我的文学梦,那时候就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几十年来,张书林笔耕不辍近百万字。

张书林曾在国家级、省级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散文、诗歌,还在新西兰《先驱报》、《大信报》等刊物上发表多首诗歌、散文及连载作品;被新西兰《诗画摄影社)聘为荣誉副社长;2018年,15万字的散文集《时光的渡口》出版发行;2019年,长篇纪实文学《走过荆棘的旅程》出版。如今,张书林是青岛市作协会员、平度市作协副主席、平度市春泥诗杜副社长,还担任平度市文学丛书《新韵》副主编。

在张书林文学研讨会中,与会作家们一致表示:“张书林写熟悉的农村,注重质朴和原汁原味,着眼于土生土长和朴实无华。作品厚重、有情怀,有故事,励志,既有柴米油盐,又有星辰大海。”张书林告诉记者,那些往事,如今说给年青一代人听,好像只是故事,然而这些故事却是他自己亲身经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深深珍藏在他的心里。他的创作,不是为了影响什么,只是把过往的经历写出来,让经历过的人有所共鸣。写出来那些有苦有甜的往昔,虽然平平常常,但是真真切切。



新老侦探亮相《大侦探》演唱会
娱乐

新老侦探亮相《大侦探》演唱会

本文转自:今晚报 本报讯(记者高爽)近日,普法推理综艺《大侦探》系列节目《大侦探9侦心侦意演唱会》第一场在芒果TV播出。大张伟、魏晨、魏大勋、杨蓉、吴昕、黄明昊、孙怡、张天爱等原班人马回归,张思纯、张宥浩两位“新人侦探”加盟。通过选曲融合往季节目案例,以歌舞形式,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演唱会。 演唱会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