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吃如何避免浪费

2023-09-02 16:10    来源:阿宅社会

这个暑期,来京游客络绎不绝,作为地方特色小吃的豆汁儿也火了一把,甚至在短视频平台上掀起了挑战大赛。然而,许多游客因为喝不惯,抿一口,倒一碗。有商家坦言,每天要倒掉近20升。浪费问题怎么破?

豆汁儿其貌不扬,味道却很有特点。绿豆乳自然酸化产生的气味,让很多人避而远之,却也构成了豆汁儿的“灵魂”。旅游本就要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当代人尤其喜欢接力挑战,尝鲜豆汁儿就这么走红了。一面是特色招牌的诱惑,一面是一时难以适应的味蕾,浪费也就这么产生了。

北京旅游景点众多,小吃店铺数不胜数,盘算起来,每天全市的豆汁儿浪费总量怕是惊人。而细心观察,这种“特产浪费”并非个案。卤煮、炒肝、麻豆腐,这些带有浓郁地方口味的小吃,要想被所有人接纳,也殊为不易。而放眼各地,臭豆腐、鱼腥草、螺蛳粉等,其实都面临同样的情况。在满足游客好奇心理的同时,如何避免浪费,恐怕是各大热门旅游城市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特色小吃如何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推出小份装、尝鲜装。但在商言商,有人算了一笔账,豆汁儿本就平价,分量变小势必要降价销售,利润更薄了一些,甚至连“工作人员的开支都不够”。这固然是现实,但减少分量和平衡经营的矛盾并非无解,通过包装升级、搭配其他小吃做成套餐等方式,维持甚至提高一点价格,恐怕更受欢迎。

如果将“脑洞”开得更大一些,或许还可以进行改良。比如,柳州螺蛳粉加入更多的配料,对汤汁进行调整,使其口感更加丰富多样,俘获了更多食客的心。北京同仁堂推出枸杞拿铁、山楂陈皮美式等“中药咖啡”,让中药养生也流行起来。这些案例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立足传统与推陈出新并不冲突。新的花样不仅能够减少浪费,还可能凭借标新立异的体验,助推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越是旅游城市,越应该有这样一种服务意识、用户思维。

小吃里有大文章。希望各方都能从“豆汁儿难题”中看到消费的潜力,也看到创新的需求。举一反三,多些创新,让更多特色小吃品牌更响、走得更远。



方大炭素修旧利废创效200万元
头条

方大炭素修旧利废创效200万元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方大炭素紧盯降本增效这个主题,积极组织广大员工开展修旧利废工作,“抓西瓜捡芝麻”,该公司刚刚统计出来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该公司开展修旧利废487项,节约费用约208.85万元。 多年来,方大炭素通过强化制度管理,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员工开展修旧 [详情]

百余市民无偿献血传递大爱真情
头条

百余市民无偿献血传递大爱真情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杨玉玲、周安琪)1月17日,宜都市人民医院联合市献血办、市医务工作者联盟及宜昌市中心血站集中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当天,共有100多名医务人员及市民成功献血,献血总量达3万毫升。 当天上午,在市人民医院门诊处,医务人员和市民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采集血样、化验并填写《献 [详情]

一位检修工的特点:身不离工具包
头条

一位检修工的特点:身不离工具包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方大炭素石墨化厂三车间,有一位大家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是“他来了”的检修能手,他的名字叫付成。这位检修工的特点是,身不离工具包,忙碌点检。大家看到这个身影后,就“一万个放心”。 2001年起,付成担任石墨化厂三车间电工组组长,负责日常电气设备的点检和维修,参与车间设备的升级改造,完成 [详情]

城监小院业主共享自治收益
头条

城监小院业主共享自治收益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曲洹淋)近日,大公桥街道城监小院小区下起“红包雨”——每位业主领到了200元红包。 城监小院位于胜利四路9号,建于1987年,共有24户居民。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小区旧貌换新颜,去年3月成立了自治管理小组,实现了自治管理。当天发给居民红包,来源于小区公共区域的广告 [详情]

长阳检察院多元化救助帮扶暖意浓
头条

长阳检察院多元化救助帮扶暖意浓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田幸)“十分感谢你们又给我们找到了新的资助,还专程送到家里来。”1月16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在为小康(化名)送助学金时,小康爷爷激动地说道。 去年8月,小康爷爷因孙子抚养费问题找到了长阳检察院。未成 [详情]

救助站全天开放
头条

救助站全天开放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庄瑞玉)2024年首波寒潮来袭,记者获悉,我市市区救助站第一时间启动特殊天气应急预案,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并提前储备好防寒物资、医疗物资,全方位应对寒潮来袭,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平安度过寒潮天气。 据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市救助站已提前储备好防寒 [详情]

甘肃政法大学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出版
头条

甘肃政法大学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出版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1月23日获悉,由甘肃政法大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司法警察学院(公安分院)证据科学相关研究人员翻译的国内首套“证据科学技术译丛”第一期的出版工作已于2024年1月顺利完成。 该译丛包括共计七本390余万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刘耀教授为译丛作序,司法鉴定科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