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绿色工厂东华科技的“IP密码”

2023-12-07 02:18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东华科技全景

□本报记者 姜乾相 通讯员 孙佳宁

初冬时节,走进山东能源新材料公司东华科技(文内简称“东华科技”),一尘不染的工厂道路、环境优美的厂区绿化、窗明几净的办公条件、国内领先的“工业大脑”……无不让人眼前一亮。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每天有着上百辆运输车辆出入的花园式大型建材生产企业。

作为淄博市首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建材企业,建企二十年来,东华科技不断蹚新路、求突破,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智能建设方面成果丰硕,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东华”篇章。

干字当先

开拓进取争一流

“连续四天四夜的暴雨刚过去,地上一片泥泞,第二天就是开工仪式了。”手捧着泛黄的照片,东华科技共享服务中心主任安丰余至今记忆犹新。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

万事开头难,成功靠实干。平地建厂房、起高楼,东华人从零开始,用汗水和智慧踏上创业之路。在东华科技的历史上,2004年10月2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们建设的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线点火投产。

“我亲手摸过公司生产的第一批水泥。”从公司项目筹建之时就来到东华科技,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历程,现任东华科技淄博万华分公司副总经理的贾勇感叹道,“现如今,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济青高速改扩建、济青高铁、济南穿黄隧道等多项国家、省级重点工程都有了东华的身影,一代代东华人创造着历史。”

项目建设初期,为解决专业人才不足及建设经验缺乏等问题,公司引进了13名专业技术人才,后来又与中联水泥公司合作、实施轻资产运营模式、实行精益管理、引入职业经理人……东华科技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先后荣获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中国建材企业200强、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两化”融合优秀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荣誉称号。

创新是发展动力之源。2010年,东华科技建立了第一个职工创新工作室——魏元芳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攻克了提质量、降成本等多项技术瓶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今年,魏元芳的徒弟孙娟所在班组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2019年,与中国工程院任阵海院士及其团队共建的“任阵海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此后多项成果获得发明专利,为生产技术升级改造、节能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20年,与山东理工大学和淄川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淄博市功能性粉体新材料研究院”,有力推动了淄博市功能性新材料及相关产业水平的提升发展。现如今,东华科技搭建了“一站一所一院四中心八室”的多维度创新平台,人才队伍不断强化,先后有90人次荣获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山东省建材行业首席技师等20项荣誉称号。 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行动践行了“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的企业精神。

智能建设

产业跃升求突破

东华科技现年产能为熟料、水泥700万吨,钙基新材料300万吨,余热发电1亿度……很难想象,这家有着7个分(子)公司的企业,员工仅有600人。

“用智能化节省人力是大势所趋。”该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朱波说。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为生产模式带来了革新,实现人员安全、设备、工艺和成本的全线“蜕变”。自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就着手进行基础网络建设和系统应用,通过多年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智能化成效日益显现。

2018年,全国第一个水泥“工业大脑”正式启动——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水泥生产,成为了东华科技生产管理全面智能化的标志。“工业大脑”围绕水泥熟料生产的能耗优化、质量稳定目标,通过不断创新优化和迭代升级,实现了复杂条件下的智控生产、质量稳定。在“工业大脑”2.0优化升级后,水泥熟料生产实现全过程智能管控,该公司每吨水泥熟料平均节约标准煤0.5公斤,节约电耗1度,生产关键工艺标准差减少30%以上,实现了同等条件下产量最高、质量最优、能耗最少。

“2018年,我公司中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面对客户对供货品质的高要求,‘工业大脑’帮助我们的产品实现了提质升级,同时保障质量稳定,也让‘东华’牌水泥成功跻身行业一流。”朱波说。

水泥“工业大脑”的成功应用,坚定了东华科技全力打造数智网联、内外循环、低碳高效的全新智能工厂的信心。“我们还组建了东华技术开发公司,将已有的智能化建设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进行输出,一个月内就能完成从布设到上线运行。”朱波对公司智能化建设了如指掌。

目前,该公司研发的工艺、设备、安全环保、成本和“双碳”五大数字化管理系统已全部上线,一个多领域全覆盖的数字化“智慧工厂”正在加速建设中。

绿色为基

赋能发展作示范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许多人对建材企业的固有印象。东华科技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茂密的花木绿植与厂区规划建设协调统一,近33%的厂区绿化率,使得厂区的环境质量不亚于城市公园。

以绿色作发展“底色”,东华科技坚持了许多年。东华科技的“绿”不仅在于绿色环境,更在于绿色管理、绿色生产、绿色发展。在东华科技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中,从生产余热发电,到用氨氢、生物质燃料、高热值废弃物替代能源,绿色发展的成功案例无处不在。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生产线整体煤炭替代率达到20%。”“氨供氢”项目负责人胡庆银介绍说。作为首批中国建材联合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氨供氢”项目一期完成了6%的煤炭替代,整体降碳率达到1.62%,窑尾烟气氮氧化物含量可降至每立方50毫克以下,实现超低排放。东华科技还建设了山东省首个中温中尘SCR超低排放项目,氮氧化物年减排约200吨,氨逃逸年减排15吨,开创了区域内污染物超低排放先河。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总量的13%,因此减少水泥行业的碳排放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工作。在政策引领下,东华科技以碳链延链建设为目标,用技术赋能,从源头降碳、过程控碳、末端消碳全链推进“碳-”工程。目前,东华科技开发的智能环保一体化管控平台,已完全实现对有组织、无组织的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管控。

2023年8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东华科技氢燃料替代煤炭“氢”洁生产和绿色工厂建设等情况,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东华科技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良好形象。同年,东华科技还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和低碳产品两项认证,成为淄博市唯一同时获得“双认证”的水泥建材企业。

深耕资源

转型升级谋长远

俯瞰东华科技,厂区南边不远处的石山十分引人瞩目。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能用能“吃”的“宝山”。“柳泉石矿出产的石灰石氧化钙含量高达54%,能够运用在橡塑、喷涂、食药等多个领域,填补了省内高品质石灰石资源价值化利用的空白。”钙基项目负责人李军说。

不满足于建材产业单一发展,依托储量丰富的高质量石灰石资源,在国家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致力于钻研突破的东华人又把眼光投向资源的梯级利用。靠山吃山,经过多年的勘测研究,他们联合相关专家和科研团队,计划在2022年到2035年实施34个项目,占地3080亩,总投资100亿元的省内首个钙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已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园区一期6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并被纳入淄博市2023年重大项目。

按照“绿色开采、梯级利用、延链发展、打造集群”的理念,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四化”“四零”产业园区为目标,东华科技重点布局钙基新材料、循环经济、数字化和碳中和三大产业链,实施绿色矿山、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钙基新材料、“碳中和”、循环经济、数字化提升“七大工程”,从功能性粉体材料生产延伸至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构建起集绿色矿山开采、钙基新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熟料、水泥、发电、固危废处置为一体的千万吨级钙基全产业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30年实现碳中和绝不是一句口号。建设循环经济绿色低碳园区是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东华科技将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立足能源资源禀赋,体现国有企业示范和担当,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对于未来发展,东华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全信心满满。



“中国视谷”“创客中国”双品牌赋能 杭州产业培育模式入选 “小微你好” 优秀服务案例
科技

“中国视谷”“创客中国”双品牌赋能 杭州产业培育模式入选 “小微你好” 优秀服务案例

近日,省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3年“小微你好” 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优秀服务案例名单,其中,《以赛进击“专精特新” 谱好视觉智能产业发展“三篇章”》成功入选。 去年以来,杭州积极响应“小微你好”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帮助企业克难攻坚、成长发展,提高服务精准度,提 [详情]

宗馥莉:完成1到10到100的突破
科技

宗馥莉:完成1到10到100的突破

在“家门口”的亚运会上展示中国品牌、杭州企业风采;为饮料产业智造升级打造“未来工厂”样本;在消费市场深刻变革背景下,发力开辟新生态新通路……作为发展37年成长起来的中国食品饮料龙头企业,娃哈哈交出的2023年答卷传递出坚守与信心。新的一年,如何破局出新、面向未来再攀高峰? 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团副董事 [详情]

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 万事利丝绸拿下国家级牌子
科技

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 万事利丝绸拿下国家级牌子

近日,杭州企业万事利丝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认定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作为以丝绸文化创意和高新丝绸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万事利丝绸通过将科技与文化融合,为传统丝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赋能, [详情]

“最低价协议”并非双赢
科技

“最低价协议”并非双赢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王明昊 破除“最低价协议”,打造一个健康、公平、和谐的线上消费环境,对更好发挥直播电商在丰富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详情]

遵义金紫阳食品公司负责人吴凝: 专注做好一碗面一碗粉
科技

遵义金紫阳食品公司负责人吴凝: 专注做好一碗面一碗粉

“我们专注‘做好一碗面、做好一碗粉’,销售额达到3.2亿元。” 盘点2023年业绩,吴凝神动色飞:“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分坚持都将会有收获。” 吴凝是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与贵州大学食品工业系合作,成功研发出贵州荞麦面、苦荞面、抹茶面、红稗面、刺梨面等速餐食品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