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大梁,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2024-01-23 06:25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宣 王梦然 程晓琳 颜颖 陈娴 梅剑飞

“落实好总书记赋予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实施行动方案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彰显先行优势上取得标志性成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真正挑起大梁,通过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工作,努力交出一份好答卷。”1月22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的讲话,令委员、代表们备受鼓舞。大家表示,将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真正挑起大梁,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奋力取得实质性进展

围绕总书记赋予的重大任务,我省一项项部署勾画出振奋人心的发展蓝图,方向目标明确,未来发展可期。

回望过去一年,江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省人大代表,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主任张东驰说,2024年,实验室将重点向电子信息、仪器装备、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未来产业应用延伸,加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领军企业。

“2023年,公司品牌扫地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市占率榜首……”省政协委员、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经理王炜说,在行业深耕多年,他领会到,只有推动产品不断更新迭代,才能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将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强调研发成果转化,通过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努力打造成为中国民族品牌‘出海’的标杆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2.5%、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31家……2023年,扬中市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硕果累累。省人大代表,扬中市委副书记、市长贾晟表示,今年扬中将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实施创新主体“智能”、平台载体“高能”、开放创新“聚能”、创新生态“赋能”“四项计划”,用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能,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级双提升。

“江苏科教资源丰富,我们不仅要奋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还要积极研究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肖睿认为,落实好“三大行动”,关键要靠创新资源的汇聚、利用、转化。“团队在退役风机叶片热解高值化等方面刚实现技术突破。当前,学院正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积极推进退役风机叶片高值回收项目,研究做好规模化利用,推动风电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省政协委员,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刚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发挥“苏粮储备”的吞吐调节作用,用好覆盖全省的粮食收储网络和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农业现代化“做活粮食大流通”。积极建链补链强链,建立健全收储、加工、物流、销售等粮食产业链,扩大两季收购引导农民调优种植品种、助力农民增收,持续提升产业实力,为农业产业化夯实产业根基。同时在强化科技赋能上勇担当,充分发挥“一院所两中心”在良种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优势,以科技创新项目与成果为农业现代化蓄势赋能。

省政协委员,民建苏州市委会副主委、昆山市副市长单杰说,昆山将更加扎实地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发展乡村产业,全力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加快推进农业招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未来农业提挡加速。二是加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落地落实,精心绘制美丽乡村发展蓝图。三是深化乡村改革,让农村居民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大力度推动农村改革试点集成应用,运营更多“百村共富”基金,推动解锁更多“共富密码”。

全力取得标志性成果

挑起大梁,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量的贡献上,还要体现在发展质量效益的领先上、产业与科技的支撑上、国际市场地位的稳固上。

“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必须牢牢抓住产业这一根基、创新这一动力,对于全省民营经济‘领头羊’吴江而言,更要努力多作贡献。”省人大代表,苏州市吴江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国荣表示,吴江区将聚焦新型工业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与未来产业培育,发挥恒力、盛虹、亨通等龙头企业作用,牵引带动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高质量发展,放大吴江智改数转网联、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优势,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在省政协委员、南京巨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卫看来,全球生产链或将变得“更短”和“更区域化”,江苏企业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显得愈发重要。他说,新的一年,首先要推动技术自主创新,拓展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和国家战略布局上的发展空间;其次,着力培养工程化领域专业人才;同时抓住“数字+”机遇积极推进“智改数转”。“三个维度工作同进,才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丰尚既是全球供应链融合发展的受益者、维护者,也是构建全球农牧供应链新生态的积极探索者、建设者。”省人大代表、江苏丰尚农牧装备有限公司研究总院首席设计师赵波表示,今年将努力实现技术自主创新和重点环节突破,加快研发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首台套农机装备;加快推进行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和农机产品智能化升级,提升农机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省政协委员、苏州矩阵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忻说,产业链的创新和发展,除了需要“人、财、物”,还要经过时间积累和耐心等待。我省打造“1650”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链短板不断拉长。建议从全省维度梳理产业结构,减少城市之间产业链的重复性建设,鼓励跨地区、跨部门沟通与协作,共商产业链发展大计,系统性地补齐短板,推动产业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新的一年,我们计划打造8000亩高标准农田,现阶段正在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省人大代表,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磊说,今年要着重延长农业产业链,一方面在稻麦轮作基础上建设大米加工厂,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上塘贡米”;另一方面发展高效农业,包括种植碧根果容器苗,准备做剥壳、冷藏等果实加工,提升碧根果产业附加值。

合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江苏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沿阵地,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更加积极地“引进来”“走出去”,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网络,步伐正在加快。

省政协委员、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曲东升说,2023年公司订单增长了20%,面对国内国际激烈的科技竞争态势,将着力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朝着市场容量足够大的领域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嵌入全球产业链网络,在行业迭代中保持领先。

开拓国际视野,传递高质量发展“好声音”。在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和看来,需要打通产业全链条的堵点,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改变以往各方“只演一个角色”的局面,各方携手积极服务产业转化落地全过程。2023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揭牌,为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就要促进全球资源要素流动,向着开放的江苏、具有全球视野的江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江苏迈进。”

培育新动能,担起“挑大梁”重任。省政协委员、江苏大全长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罡说,过去的一年,企业推进数字制造、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各项经济指标保持35%以上的增长,其中产教深融起到重要作用。高等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结对子”,为龙头企业注入澎湃动力,能够焕新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

省政协委员、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锐认为,培养和吸引国际化人才,能够带来多元创新思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数字文化产业链全球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今年公司将积极探索与各类应用型院校合作新路径,“同时继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在保持原有海外市场基础上,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2024年辽宁在建项目超1.5万个 储备项目超1.8万个
财经

2024年辽宁在建项目超1.5万个 储备项目超1.8万个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2024年,全省储备项目超过1.8万个,在建项目超1.5万个。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年辽宁省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的相关情况以及2024年全省“三库”项目情况。 202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 [详情]

2023年海关税收入库2.21万亿元
财经

2023年海关税收入库2.21万亿元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24日 第 04 版) 本报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王俊岭)记者从23日召开的全国海关工作会议获悉:2023年,全国海关坚持依法治税、综合治税,加强科学征管,全年海关税收入库2.21万亿元。  [详情]

找准着力点,奋力挑大梁
财经

找准着力点,奋力挑大梁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两会看台 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广州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1月23日新花城客户端)  [详情]

生猪市场供应持续宽松 第二季度形势有望好转
财经

生猪市场供应持续宽松 第二季度形势有望好转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许晓芳)1月23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表示,去年12月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同比增长3.7%,将在未来1~2个月出栏,预示着生猪市场供应仍较为宽松,春节后生猪养殖很可能延续亏损。同 [详情]

中国信保年承保金额超9000亿美元
财经

中国信保年承保金额超9000亿美元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24日 第 04 版) 本报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王俊岭)记者23日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获悉,2023年该公司承保金额超9286亿美元,首次突破9000亿美元大关。同时,支付赔款超23亿美元,服务支持客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