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亿经费推动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

2023-09-18 07:04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沈春蕾

2021年12月,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获批,获批总经费近4.23亿元。

虽然这是华北电力大学首次获得这么大金额的资助,但这不是天上掉馅饼。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表示,学校一直聚焦储能关键技术领域,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差异化、深层次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开展储能产学研集成攻关。

9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分论坛——储能产学研融合发展论坛上,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副主任徐超介绍了平台的最新进展,“学校科研团队研发的并网友好型风光储场站群智慧集控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全球储能规模最大的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该系统装备成果入选了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

提前布局 学以致用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

自2020年以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多次发布文件支持和鼓励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华北电力大学先后部署储能电池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储能科学研究中心、三峡-华电氢能联合实验室、氢能技术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

徐超介绍,2020年5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指示,华北电力大学组织筹建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21年,华北电力大学获得13家储能行业龙头企业共7.68亿元配套经费承诺,并与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未来科学城能源央企形成“1+1+N”新型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当前,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主要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攻关展开。在人才培养方面,华北电力大学鼓励学生团队深入企业一线。比如,学校派优秀学者团队直接带领本科生学以致用,提升储能专业认知和实践技能。

在学科建设方面,2022年2月,教育部批准“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华北电力大学获批我国第一个氢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近年来,围绕能源电力行业需求,华北电力大学进一步深化与国家电网、华能集团、三峡集团、华电集团、南方电网等大型央企的科技合作,面向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以“平台+任务”推进实质性合作。

“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就是科技攻关的典型成果。”徐超告诉《中国科学报》,该项目从“智慧调控、智慧运维”两个方向,开展并网友好型风光储场站群智慧联合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以客户需求为场景开展攻关。

校企合作 团队练兵

“在传统科研模式下,教师团队有科研攻关能力,但缺乏与企业对接的能力,科研与产业之间是不通的。”徐超告诉《中国科学报》,“通过与大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领域开展合作,我们形成了有组织的科研模式,调动教师团队参与企业科技攻关的积极性。”

2019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学院在北京揭牌成立。徐超介绍,该学院的成立意味着学校可以牵头参与国家电网课题立项,提出相关技术指南,在校企合作中具有更强的主动性。

以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为例,华北电力大学组织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进行联合攻关,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毕天姝为项目负责人。

据介绍,该项目围绕并网友好性需求,设置了可测、可调、可支撑、可控四大主要攻关任务;围绕智慧运维需求,设置了风力发电运维、光伏发电运维、光伏电池增效、输变电设备运维四大攻关任务,项目获批经费9515.99万元。

徐超说:“在开展技术攻关的同时,项目团队还进行了大练兵,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和行业的技术需求。”

在疫情期间,针对项目最核心的风光储一体化智慧调控关键技术的现场调试需求,攻关团队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驻守了3个月。“调试机房内空气闷热、充斥着噪声,室外最低温接近零度、沙尘暴频发。”徐超告诉记者,“虽然环境很艰苦,但项目团队先后克服了技术复杂度高、工程运行紧迫、多方协调困难等难题。”

短短4个月时间里,项目团队开展了各类现场试验测试超过300组,完成了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电压控制、顶峰调峰、一次调频等阶段性调试任务。

双向赋能 整合资源

华北电力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主任王宏盛从成果转化角度表示,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已经取得成功,下一步要做的是复制和扩散,这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这些年来,华北电力大学在成果转化领域涌现了一批案例。例如,该校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曾德良团队先后创办过两家公司,该校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宗德选择将专利授权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在储能产学研融合发展论坛上,华北电力大学发布了《2023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应用案例汇编》,涉及三大方向,447项政策、244项标准,近200项产品及技术应用案例。王宏盛介绍,他们梳理了相关创新产品、示范项目、商业模式、应用场景、政策体系等方面的重要进展,以尽可能全方位展现我国储能行业的年度发展情况。

谈及新型储能技术的示范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刘吉臻认为,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工程示范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需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将技术攻关解决重大难题放在首位,攻关的核心主要是实现低成本、高安全和规模化。

王宏盛告诉《中国科学报》,在华北电力大学,教师和企业的合作是双向赋能的过程——教师的技术在企业得到验证,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了技术实力。

“以电力行业为例,技术基础和标准化工作已经做得很好,成果转化工作主要是整合资源,锦上添花。”王宏盛在对接学校和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往往已有技术基础,只需要进一步提升,而学校教师团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

王宏盛还表示,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支持。比如,研究团队在开展基础研究之外,应多关注和重视成果转化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应用研究;政府和社会力量协同多方资源,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应用。



快递服务“春节不打烊”要平衡好各方利益
头条

快递服务“春节不打烊”要平衡好各方利益

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 随着春节的临近,年货寄递需求持续攀升,不少网友开始关注快递公司的停运时间。目前多家快递企业依旧纷纷宣布“春节不打烊”,确保年货能够安全、准时地送达千家万户。然而,在保障快递服务的同时,快递员和消费者两大群体的权益也不容忽视。 近年来,为满足用户需求,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提供“不打 [详情]

不可盲信盲从“网红打卡地”攻略
头条

不可盲信盲从“网红打卡地”攻略

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 一些博主口中声称“小众”“特别”“出片”的“网红打卡地”并非正常旅游景区,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和应急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务必谨慎辨别、前往。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男子通过在网络上看到所谓“网红打卡地”攻略介绍的方法,进入南京西站,在攀爬列车车辆时被接触 [详情]

医生、护士、修理工……他们身兼数职、加班加点 “医”路援非600多个日夜,只为救治更多生命
头条

医生、护士、修理工……他们身兼数职、加班加点 “医”路援非600多个日夜,只为救治更多生命

2023年12月2日,在非洲经历了600余个忙碌的日夜,第28批援马里中国医疗队顺利凯旋。作为该批医疗队成员,来自浙江医院骨科(三)副主任赵新华副主任医师和麻醉手术部护士长助理张如新副主任护师,带着马里人和在非同胞的深深谢意和祝福,回到祖国怀抱。 负责所有手术的保障工作 为救治更多非洲患者,他回国前 [详情]

高架道路逆行,严查严处!
头条

高架道路逆行,严查严处!

本文转自:无锡日报 1月10日13时许,江海高架米市门前段,交警支队高架大队铁骑拦下了一辆重型特殊结构罐车,此时,该车正在高架车流中逆向行驶,险象环生!在做好安全防护的情况下,铁骑将该车引导至导流线安全区域,当问起怎么会在快速路上逆行时,驾驶人陈某表示,因为不熟悉路况导致开错了路,又急着想下高架,于 [详情]

污水无人问 社区协调处理
头条

污水无人问 社区协调处理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何佳佳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孔芳芳)近日南湖路一居民向12345反映,13栋某单元住户排污水,和雨水一起流到一楼门头上的U形槽,因槽内排水孔堵住,积臭水又流淌到路面上。物业不管,希望街道社区解决,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