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湿地城市零的突破 浙江还有多远

2023-02-04 13:05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李睿 叶怡霖

谁能想到,以西湖、西溪闻名天下的杭州,却还不是国际湿地城市?而全国已有13个城市拿下了这个名头。

作为生态文明大省的浙江,要实现国际湿地城市零的突破,杭州是头雁。

2月2日,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再次落子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在主旨发言时再表决心:“将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

去年,这项工作还被写入了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国际湿地城市这张金名片,杭州为何必须拿下它?

为何必须拿下?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电影《流浪地球》中的这段开场白,揭示了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关联。

一说到生态,自然联想到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湿地,是自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生态环境之一。

河流、湖泊、沼泽和泥炭地……目前,世界上有90%的湿地已经退化或消失,人类失去湿地的速度是失去森林速度的三倍。

而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就是“修复湿地”。

西溪湿地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首先就是保护和修复湿地,挽救消失中的湿地。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有有一条硬性标准:保证湿地面积三年内不减少。

同时,这还不是一块“一劳永逸”的招牌,创建六年后需复审。这就要求保证湿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了这块牌子,国内各大城市间竞争十分激烈。

历经两批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3座城市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包括哈尔滨、海口、银川、常德、常熟、东营、合肥、济宁、重庆梁平、南昌、盘锦、武汉、盐城,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千岛湖湿地

但在这13个城市中,既没有杭州,也没有一个浙江城市。

据介绍,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的标准非常严苛,要经过国内提名和国际认证两轮淘汰,按照每轮申请约50%的淘汰率,想要入选难度还不小。

为何这么多城市还争相申请?这是因为国际湿地城市的名片,代表着一座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展示生态文明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

一批先行入选的城市,已经尝到了甜头。

哈尔滨形成了“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城市地标景观,其中90%的国家湿地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

坐拥沙家浜湿地的江苏常熟,则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集生态、农业、人文与游憩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湿地;

东部沿海的江苏盐城,在海洋碳汇、森林碳汇、湿地碳汇的优势叠加下,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新能源产业即将破千亿。

生态变好了,知名度打响了,文旅绿色产业发展了,百姓和城市都跟着受益。

杭州还有多远?

浙江是全国首个生态省,为何还没有实现国际湿地城市零的突破?

这与认证指标体系有很大关系。前两批认证,湿地率(即湿地面积占全市域总面积的比率)要求大于10%以上,山区、沿海一视同仁。

浙江却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就拿杭州来说,虽说是江南水乡,但算上西南部山区,全市湿地率为8%,而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是典型的山区湿地类型。

好在,最新修订的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指标,山区城市湿地率≥4%即可报名,湿地率≥8%即可获得单项满分。

杭州的湿地,有自己的特点,有独特的优势,冲击国际湿地城市,还是很有希望的。

富阳阳陂湖

从2003年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20年来,杭州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杭州湘湖、铜鉴湖、阳陂湖等千年古湿地风貌重现。

历史可追溯至唐朝贞观年间的阳陂湖,生态环境逐渐退化,在2019年启动生态修复,总面积达29.40公顷,去年成功入选省级重要湿地。

至此,杭州已拥有国际重要湿地1个,省级重要湿地6个。这个数量级,已经达到《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办法》中的最高要求。

杭州还有西溪湿地这张“王牌”。

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西溪湿地于2003年启动综合保护工程,2009年7月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后又出台了全国首部也是唯一一部针对单一湿地公园立法的法案。

此间,西溪湿地游客可免票参观的区域,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5.79平方公里,而维管束植物翻了四倍、昆虫翻了一番、鸟类增加了百余种,显示生态多样性并没有因人类活动而受到影响。

中华秋沙鸭

“西溪湿地的保护利用,为21世纪全球城市湿地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原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的这一评价,就是杭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最大的底气。

独特的价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与底蕴,当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遇上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必然碰撞出独特的价值。

杭州湿地的文化内核,处处闪耀。无论是在距今8000余年的萧山跨湖桥遗址中发现独木舟及相关遗迹,还是5000年前的良渚遗址建有可防洪可灌溉的水利体系,又或是西湖、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都见证着杭州与水相融共生的文明史。

厚重的文化底蕴,恰是杭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又一大亮点,对打响湿地知名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像西溪湿地,至今还保留着蒋村龙舟胜会等湿地特有的非遗民俗文化。

一个让人欣喜的结果是,近年来有不少文化遗产地获评国际湿地城市,例如大运河沿线重要遗产城市的山东济宁,叠加文化遗产的“光环”后,湿地城市迸发新的生机。

而这种趋势,更加印证了不止是杭州需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同样需要杭州,为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提供“杭州思考“。

西溪湿地

杭州还能为平衡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这道难题,提供一个独特的样本。

纵观国内知名的国际湿地城市,其主要湿地公园大多远离城市,“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沙家浜湿地,距离常熟城区15公里;被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的武汉沉湖湿地,更是距离主城区60余公里。还有齐齐哈尔的扎龙湿地、腾冲的北海湿地、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湿地……虽有野趣,但大都远离城市。

唯有西溪湿地,就像西湖一样,是一块镶嵌于城区的绿色宝地,是喧嚣城市中的“诗与远方”,于都市繁华之中,春迎百花开,夏观龙舟闹,秋遇芦苇荡,冬看瑞雪飘。

它能为杭州找到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最佳平衡点,走出一条双赢之路。



让企业想投、敢投、放心投
国内

让企业想投、敢投、放心投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本报记者 詹丽华 整理 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审议《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企业在浙江“想投、敢投、放心投”。作为一名经济战线上的基层工作人员,我觉得“担当”二字不是在嘴上喊得有多响,关键在于为企业服务的行动落得有多实。  [详情]

邹城:聚力合成作战 提升接处警效能
国内

邹城:聚力合成作战 提升接处警效能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宋广宇 于丽媛 如何让110接处警工作更贴心、更周到?2023年以来,邹城市公安局以巡(特)警大队、反恐大队网格巡逻车组为主力,以派出所为依托,各业务警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坚持民意主导警务,不断加强和完善110接处警工作机制,形成了以110报警服务为主线、全警合成作战的接处警 [详情]

日照构建新机制 提升缉毒打击效能
国内

日照构建新机制 提升缉毒打击效能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本报讯 2023年以来,日照市公安局持续深化禁毒人民战争,创新“3+”联动缉毒打击机制,坚持市县一体攻坚、部门合成作战,提升缉毒打击整体效能。 日照市公安局通过“市县捆绑+部门协同”,实现缉毒打击“一体化”。该局开展“大兵团”整体作战,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攻坚专班,系统高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