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奏响搬迁幸福曲 开启甜蜜新生活

2023-07-08 05:55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悦

“经过统一整合打理后,我们盘活了49宗闲置宅基地,将它们发展为油茶苗圃基地。”近日,榕江县崇义乡敦仁村党支部党员责任区组长蔡汉良说:“这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拓宽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渠道。”

以搬迁群众急难愁盼为出发点、以盘活闲置资产为切入点、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为落脚点,我省积极盘活搬迁群众迁出地“三块地”资源,让“沉睡”资产迸发新活力。

2015年以来,贵州率先打响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全省上下勠力同心,聚焦难点重点,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将群众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迁出,确保群众可发展,有力夯实脱贫根基。

进入新时代,我省把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写进群众心坎里。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把防止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群众致富作为头等大事,进一步优化搬迁社区“硬环境”和“软环境”,让他们过上美好新生活。

抓稳岗就业促搬迁群众“稳增收”

夏日炎炎,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的远芳藤艺家具厂,工人们编织藤椅。谢新凤拿着藤椅端详:“可以!虽然做得有点慢,还是挺满意的。”

谢新凤2018年搬到了柏杨林街道阳光社区,初来时担心离了土地难以维持生计,现在,她拥有稳定就业和便利生活。

稳定的就业,给搬迁群众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提高,还能让他们在劳动中唤醒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为此,我省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增收,抓技能培训、抓稳岗就业、抓就近就业,出台《贵州省关于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年)》,从摸清底数、促进就业、发展产业、盘活资产、监测帮扶、加大支持等6个方面,提出24条重点工作举措。

千方百计提高就业创业质量。围绕“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我省大力培育发展后续产业项目,积极开展企业招引,制定并抓好《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产业招商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想方设法吸引优质企业落地安置区。

到今年6月底,我省搬迁劳动力已就业41.2万户94.56万人,户均就业2.3人,就业率95.13%,同比提高2.79个百分点,比2022年底提高1.1个百分点。

办实事解难题后续扶持幸福来

每天下午5点,望谟县蟠桃街道福临社区的爱心托管中心就热闹起来,放学归来的孩子陆续走进社区图书馆学习、做手工、玩游戏。

为了破解搬迁家庭子女教育辅导难题,贵州积极探索建立安置社区课后教育辅导机制,在9个市(州)选择安置点作为试点,由点及面逐步推广实施。

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贵州用心思,下力气。将因人口增加造成住房困难的搬迁家庭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探索破解搬迁人口自然增长导致住房不足难题;从省级层面着力解决物业管理费用、物业规范管理、住房维修资金等政策问题,在全国率先出台规范化管理安置社区物业政策;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资产运营管理制度,努力实现资产家底清晰、产权归属明晰,切实防范资产闲置、流失、贬值等现象发生,充分发挥资产最大效用,破解安置区资产后续管理难题……

办实事、解民忧,在后续扶持上,贵州聚焦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等民生领域问题,创新模式破难题,打好“组合拳”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

创新治理高效精准服务群众

桐梓县易地扶贫搬迁大数据平台搭建的“快呼应”线上平台,让搬迁群众“一键下单”,社区服务中心“一键呼应”,社区实现了服务信息双向对称。

安居乐业同步,服务治理并重,贵州持续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推动搬迁社区治理更加高效、更加精准。

搬迁不是简单“挪个窝”,而是要为群众生产生活“铺好路”,贵州不断完善安置社区服务设施,形成治理合力。全面推广“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治理模式,制定了《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社区)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完成了100个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和43个多功能运动场的建设,通过积累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六盘水市“两个社区”、毕节市“党建+积分”等管理经验来提升各地安置社区治理能力。

目前,全省新设立街道办事处59个、共有社区居委会448个,分为882个单元进行管理,落实管理和工作人员1.2万余人,基层管理机构全面建成。



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发布现行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执行标准
国内

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发布现行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执行标准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日前,甘肃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对外发布现行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执行标准,根据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当前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为25149元,下限为2020元。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2024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调整工作有序开展,甘肃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详情]

甘肃省人民医院上线全省首家微信端“医保移动支付”
国内

甘肃省人民医院上线全省首家微信端“医保移动支付”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1月19日从甘肃省人民医院获悉,为进一步提升院内智慧服务建设,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该院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移动支付服务多样化,门诊患者挂号、检查、检验、药品等费用可直接微信支付,并享受医保报销结算,患者来院就诊不用再到窗口排长队了。 “医保移动支付”上线后,真正实现 [详情]

我市探索形成“1353”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模式
国内

我市探索形成“1353”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模式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2023年,兰州市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五年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探索形成了“1353”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模式。 强化“一个统领”  [详情]

乐见老年食堂受“团宠”
国内

乐见老年食堂受“团宠”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郑 杨 遍布广州的1200多家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舌尖上的幸福、家门口的便利、钱包里的实惠”。而近期,广州城区一批“网红”老年食堂获年轻人“团宠”:从写字楼的白领、逛累了的游客、放学的学生,到快递小哥、公交车司机,纷纷前去错峰用餐。虽不能享受政府对老年人的用餐补贴,但花10多 [详情]

么永波在通辽市走访慰问
国内

么永波在通辽市走访慰问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本报讯(记者 邵南)1月16日,在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临近收官、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根据自治区统一安排,自治区副主席么永波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到通辽市慰问。么永波一行慰问了军休干部、全国劳动模范、老党员,为他们送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亲切慰问和关 [详情]

五条途经北滨河路公交线调整
国内

五条途经北滨河路公交线调整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本报讯】日前,记者从兰州公交集团获悉,由于北滨河路(金城关至市二医院路段)封闭施工,公交线路在此路段将不再通行,临时调整至白塔山隧道南线、北线运行。22日起,对北滨河路运行20路、35路、53路、108路、131路5条线路进行临时调整。 调整后,北滨河路由东向西运行:涉及5条公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