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做好“加减法”实现派出所提质增效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以制度创新破解瓶颈,以务实举措减负增效
山东:做好“加减法”实现派出所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 李仕欣 通讯员 郭家宁
今年以来,山东省公安厅将派出所工作置于公安工作的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地位来抓,认真落实公安部党委加强派出所工作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将“派出所标准化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调研课题,厅领导先后深入219个派出所实地调研,收集意见建议300余条。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好“加减法”,以制度创新破解瓶颈,以务实举措为派出所减负增效,持续推动派出所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更高水平平安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导向上做加法,职责上做减法。树立“主防”导向,山东公安全面改革公安机关考评制度,单独设置派出所工作考核项目,以“双向”熟悉率、辖区发案数、安全感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同时,进一步明晰职责、厘清边界,制定“派出所主防”清单,明确4个方面22项职能任务,推动派出所切实将工作重心放在“一管三防”等基层基础工作上。
警力上做加法,机构上做减法。山东公安实行“入警先入所”政策,新录用民警一律到派出所工作3年以上,今年以来为派出所补充警力1140名,派出所警力增至3.46万人,占县级总警力的47.4%。他们研究制定《派出所组织体系科学化标准指引》,按照“一乡镇(街道)一派出所”原则,强力推进派出所优化整合,有效破解“多、散、弱”难题,推动警力集约、实力增强,目前已整合派出所98个。
“主防”上做加法,“出警”上做减法。山东公安出台《关于加强公安机关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警格、网格、办公场所“三融合”,48%的派出所长进乡镇(街道)党委班子,64%的社区民警进社区(村居)班子,充实治保力量18.9万余人,培育4984个平安类社会组织,动员3.1万名人民调解员、3600余名律师广泛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全力消除风险隐患。推动省政府办公厅出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的实施意见》,派出所非警务警情分流达70%以上;改革城区110接处警模式,新建城区警务站270个,主要承担纠纷求助类110警情处置工作;探索创新农村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由中心派出所统一混编值班,负责接警处警,目前已建立农村中心派出所502个。
智慧上做加法,人工上做减法。山东公安制定《全省公安机关赋能派出所数防攻坚行动方案》,上线运行“鲁警百宝箱”“鲁警e法通”等308个警务应用,为派出所民警提供实战利刃、应用桥梁。他们出台《关于加强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成智慧安防小区3.2万个、技防村6.9万个,统一建设“省、市、县、所”四级贯通的派出所工作平台,实现基础信息“实时采”、基层业务“掌上办”,基层民警重复采集、反复走访工作量下降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