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360年,《于成龙》和于公“对话”

2023-07-31 06:16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 创排8年,演出300余场,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首次来到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罗城)。

罗城,是于成龙初仕之地。主政罗城7年,他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任事练达,堪列卓异”。

穿越6个甲子,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创作的《于成龙》,把一代廉吏于成龙带回罗城,展开一场相隔360年的“对话”。

7月25日、26日,《于成龙》受邀在罗城仫佬族剧院连演两场,太原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唱响广西。一部戏、一个人,牵起广西与山西、罗城与太原,两地文化交融互通。

古今同道

《于成龙》第三场“月下抒怀”,眇道长和于公有一场戏。眇道长:“可记得你初到罗城,破庙当县衙。”于成龙:“我从家乡带去五个仆人,病死一个,走了三个,只剩我一仆一主,苦苦支撑,我向上司修书,边荒久蛮之地,一官一仆难以理事,乞赐生归。”眇道长:“可你坚持在罗城为县,兴利除害。”于成龙:“罗城的百姓好啊。”

看到这一出,罗城县委宣传部吴美荣落下泪来:“我泪奔好几次。于公在罗城以民为本,廉洁为政,带领罗城人民发展生产、革除弊政、开设学堂、创设礼仪,使民众安居乐业。今天,舞台上于成龙初来罗城场景重现时,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时间回到1661年,罗城县小长安镇双合村的官道上,石头窄路蜿蜒,风尘仆仆的于成龙,行色匆匆。44岁的他,从山西一路南下,穿山过水三个半月,终于进入罗城。

官道的石板桥下,流水无声,见证一场重逢。7月26日上午,《于成龙》剧组全体演职人员,重走“于公古道”,走过他来时的路,感悟他的精神,即是同道中人。

古道边的峭壁上,“于公旧治”四个摩崖大字,苍劲有力,鲜艳如昨。260年前,罗城知县在“于公古道”边刻下“于公旧治”,感念于成龙清廉自甘、勤政为民的一生。同时,在县城北面的凤凰山麓,修建“于清端公祠”。

今日的凤凰山下,罗城公园内,立有一座于成龙塑像,是于成龙“拄拐访贫”形象。在成龙湖公园,还有一座于成龙塑像,是于成龙“面北作揖”形象。两座雕塑,合成于成龙爱民爱国的形象,“拄拐访贫”象征勤政爱民,“面北作揖”象征忠君体国。

于成龙初到罗城,“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于成龙明申保甲,整治匪患,减轻徭役,发展农业,兴办学校,移风易俗,7年治理,罗城大兴。因政绩突出,他被举荐为广西唯一的“卓异”。离开罗城时,于成龙竟然连路费都没有,当地百姓“遮道呼号,追送数十里。”

小长安镇镇政府的肖思玉说:“外地人一到罗城,就会有当地人介绍于成龙,对他的勤政爱民,罗城人念念不忘。《于成龙》此次演出,我们镇政府30多个人来看,虽然是首次接触晋剧,但演员们功底太好了,一出好戏演活了于公。”

清风两袖

“忆当年隐居安国寺,儒道释三家已细参,副榜贡生蒙录用,拜别吕梁立誓言。出仕不以温饱志,善待百姓不欺天,布衣之心永不变,两袖清风苦亦甘。”这几句于成龙的唱词,道出《于成龙》的根本。

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截取康熙13年的一段故事:于成龙署理武昌知府,恰逢“三藩之乱”,洪水冲垮他奉命建造的两座浮桥,他被革职为民。时于成龙年近六旬,本可回乡赡养高堂,安享天伦。然而,湖北外有吴三桂叛军进攻,内有蠹吏滥捕激起民变。为了安定局势,于成龙毅然前往黄州平乱。面对复杂情势,于成龙巧治酷吏、招抚叛民,他平易近人、敢于担当,具有忧国忧民情怀,集廉吏、贤吏、能吏于一身的古代士大夫鲜明形象,成功立于舞台。

《于成龙》在罗城的演出,成为当地各机关单位的党日活动。罗城统计局、县委宣传部、罗城民政局、县委政法委、罗城农商行、罗城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等部门的党员干部集中观看,学廉吏、倡廉风、铸廉魂。

“晋剧演员技艺高,仫佬群众饱眼福,罗城人民念于公,晋剧新篇永难忘。”看完《于成龙》,罗城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的局长龙晓洁写下感受,“该剧来罗城演出,是山西、太原人民对仫佬山乡各族干部群众的关爱,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党风廉政教育,也推动晋桂两地文化交流,让仫佬山乡首次看到晋剧,并喜爱上这个剧种。”

6月8日,《于成龙》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时,罗城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刘湘莉,就赴南宁观看。此次,在罗城再看,她表示,“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把一场好戏送来,我们深受启发。于成龙体恤百姓、清廉为民的精神一直延续着,至今依然闪耀,作为罗城的党员干部,要深耕厚植于成龙廉政精神,将优秀文化更好弘扬和传承下去。”

主演谢涛高亢激昂的唱腔、娴熟的舞台技巧,罗城县委宣传部吴美荣说:“看得非常过瘾,感受到了戏曲演员的艺术修养。”文化是相融的,她从演员的舞台表演完全看懂了整部剧讲述的故事,看明白了于公心系百姓、有担当的精神风骨,“‘士大夫若爱一文,就不值一文士’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

进退怀忧

“出仕虽能济黔首,布衣亦可为国谋,问吾此时何所想,君子进退总怀忧。”《于成龙》的最后几句台词,直描出于成龙的精神。

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三次被举“卓异”,是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辩的“六廉官吏”。去世后,康熙皇帝赐他谥号“清端”,“清”即清廉,“端”即正直。《于成龙》不仅展示出晋剧的独特魅力,传播山西能吏廉政文化,同时,也展露了于成龙的民本思想:当官不当官,都要有担当,有为民之心。

7月26日晚,演出结束,主演谢涛回到化妆间,脱掉戏服,里衣都湿透了。化妆师把她头套摘掉的瞬间,汗水顺着脸、脖子刷刷往下流。

谢涛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特殊贡献奖获得者。来到于成龙初仕地演出,最吸引她的,还是罗城和于成龙的关系,“6月中旬,我们结束国家艺术基金巡演回到太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在太原工人文化宫观看了《于成龙》。他强调,新编晋剧《于成龙》不仅是一台思想精深、技艺精湛、制作精良的大戏好戏,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廉政教育课。因为两地的渊源,韦韬书记促成该剧到罗城演出。”

两场连演,剧组全体全身心投入。谢涛认为,于成龙为官为士大夫所体现出的智慧、能力、担当,放到现在依然有价值,晋剧《于成龙》所具备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受到观众喜爱和热捧,“于成龙惟勤惟实、廉政亲民。《于成龙》并不局限于廉政,有广度有深度,党员干部看到于成龙是好官,‘躬行俭朴、为民上者’;普通观众看到于成龙是好人,为百姓担当、为百姓做事。一部好戏,会影响几代人。”

作为北方剧种,晋剧越过秦岭淮河时,谢涛曾担心观众看不懂,“其实想多了,好戏就是观众一看就会喜欢上。现在越来越自信,艺术无国界,也无边界。”每到一地演出,谢涛都会收获一众粉丝,晋剧都会感染一方观众。

《于成龙》由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出品,2015年首演,走遍大江南北,已演出300余场,见天地,见众生。



优酷纪录片《一城一味·八闽有鲜味》首播在即,解锁福建“鲜”味美食图鉴
娱乐

优酷纪录片《一城一味·八闽有鲜味》首播在即,解锁福建“鲜”味美食图鉴

由优酷纪录片频道打造的美食纪录片《一城一味·八闽有滋味》将于1月23日优酷正式上线。作为“一城一味”系列IP作品的第二部,本季节目将目光投向福建,以福州为核心,以鲜味为指引,辐射周围的泉州、莆田、漳州、宁德等极具美食、人文、自然特色的城市,寻觅最能代表当地特色的鲜味美食,记录属于八闽区域的独特味道,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