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民警苏志超精准打击百余起经济犯罪
本文转自:法治网
经侦“核潜艇” 有“颜”更有智
厦门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民警苏志超精准打击百余起经济犯罪
苏志超,男,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10月生,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经济犯罪侦查系,2012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厦门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第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5次、厦门市公安局爱民敬业先进个人2次、厦门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2次;获全国打击假币犯罪成绩突出个人、全省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成绩突出个人等荣誉;入选“福建省公安经侦专家人才库”。
长着一张娃娃脸、浓眉大眼的他,是同事们公认的“警营帅哥”。有“颜”更有智的他,工作起来既像“法医解剖”一样精细,还能让数据“说话”。他不急不躁有耐心,层层深入,妥善办好百亿元涉税案。他勤奋好学,每办一起案件就“解锁”一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利用工作间隙学习,通过一次考试就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他有情又有理,与犯罪嫌疑人推心置腹谈心,教育感化嫌疑人如实交代。他就像一艘“核潜艇”,能在经济犯罪的“数据海”中潜行,精准狙击违法犯罪……他就是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第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苏志超。
900万条数据“说话”12个犯罪团伙“现形”
经济犯罪最大的特点是数据量大,而在茫茫“数据海”中潜行,找出犯罪证据,就是苏志超的工作。他能像“法医解剖”一样精细地对数据进行剖析,让数据“说话”,达到“自述罪证”的效果。
今年4月,省公安厅组织了一场“反洗钱数据穿透”比武,考题是从900万条数据中挖掘犯罪线索,线索多质量高者胜,这也是省公安厅首次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比武。分析数据,人脑比不上电脑,于是苏志超在考题下发的当天,就连夜搭建了两个数据分析模型,还分别起了名字,叫“云锋”和“猎手”。模型筛查出2000多个可疑账户,苏志超逐一分析,历经3个月时间,最终锁定了12个“地下钱庄洗钱”犯罪团伙。但苏志超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发起集群战役,“落地”抓捕犯罪团伙成员。
提交比武答卷时,107页、3万余字的研判报告体现了苏志超的工作成效。他还代表支队到省公安厅作汇报展示,最终凭借扎实的成效和稳健的台风,为厦门赢得团体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