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以后,我后勤部将算明白一笔账:以后士兵不需要步枪了
来源:Six说
我国一直有火力不足恐惧症,抗日战争的时候能拿到一只日本人的三八大盖,连长就会高兴好几天。可现在随着俄乌冲突的发展,人们惊讶的发现,电子技术和无人机在战场上展示了惊人的战斗力。这也预示着我军的后勤部门可能已经在思考,未来的战场上是否需要摒弃传统的步枪,转而使用更加先进和高效的武器。
畅想下未来战场,我们可以用机枪和迫击炮封锁火线阻止敌人靠近。随后战士们便释放出无人机对敌方进行精准打击。这种作战方式不仅效率极高,而且可以搜索到5公里范围内的每一个角落。这得益于电子技术的微型化发展,使得无人机变得轻便易携,甚至可以将一个步兵看作是一艘小型航母,自行搭载多架微型无人机。
这种基本的作战单位实现了超视距作战,打破了传统步兵作战的距离限制。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超低成本构建海量无人机部队,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从而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和结果。相比之下步枪的有效射程只有两三百米,而战士却可以操纵微型无人机遥控攻击5公里范围内的目标,战斗力不言而喻。
这种战争形态的变化,对未来军事装备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军可能会逐步摒弃传统的步枪,转而投入更多资源研发和应用无人机等高科技武器。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军的战斗力,使我军在未来的战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更要命的是咱们国家可是无人机的生产大国,同时又是世界上最牛的工业强国,我们的工业产出超过全世界第234名的工业产出总和,这让我们在未来战争中拥有无限巨大的优势!
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首先是无人机操作技术的培训,战士们需要掌握复杂的操作技巧,以应对战场上的各种情况。其次,无人机的大量使用也意味着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增强,一旦电子设备受到干扰或破坏,可能会对作战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俄乌冲突展示了电子技术和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巨大潜力。我军需要正视这一变化,积极应对,以期在未来的战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同时,也需要关注无人机使用带来的新挑战,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确保我军始终处于战争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