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试验区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方小虎 王成栋 罗向明
盛夏雨勤,山峦葱绿。7月19日到21日,记者前往攀枝花市蹲点调研,先后走进仁和区光电信息产业园、米易县白马工业园区、盐边县安宁工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基地采访。
一个月前,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就四川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部署。因矿而生、因钢而兴的攀枝花市,去年工业化率达到48.3%,位居全省首位。只不过,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综合竞争力不强、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等短板仍然存在。因此,看似是攀枝花“长板”的工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诸多新课题、新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夯实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物质基础的重要抓手。由此,记者将本次调研的目光聚焦在攀枝花这个老工业城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如何“发新芽”。
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攀枝花工业锚定的目标是“量质齐升”——到2027年,优势产业高端化取得新突破,传统产业新型化实现新跃升,新兴产业规模化展现新作为。换言之,既要“端好铁饭碗、端牢钛钒碗”,又要开辟工业新赛道,还要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最终,立足自身实际把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