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间谍愈演愈烈,挪威逮捕马国间谍,却与马国政府无关
来源:前沿分析局
美西方掀起针对华裔的猎巫行动,“自由平等”都成了笑话。
美西方内部,最近正掀起一场抓捕所谓“中国间谍”的热潮。这股热潮,目前隐隐出现了失控的迹象。
9月3日,美媒《华尔街日报》发布文章,称美国正面临“潜在的间谍活动”,因为经美联邦调查局和国防部的统计,“近年”来,出现了100起中国籍游客进入美国的敏感基础设施和军事基地的事件。
随后,英国也迅速跟进。9月9日,英国警方发布消息,称英国议会中的一名研究员,因为疑似违反《官方保密法》,为中国提供敏感信息而被批捕。同日,英国下议院对首相苏纳克发起质询,要求他保证中国没有“干预伦敦政治”。
9月12日,马来西亚外交部又发布消息,说一名马来公民在挪威因为“间谍窃听”活动被逮捕,预计将被至少扣留4个星期。挪威政府目前并没有对马方透露更多消息,只宣传说这位被扣押的嫌疑人虽然是马来籍,但并没有为马来政府服务,那么具体是为什么国家服务呢?挪威政府没有公布。不过,考虑到马来西亚有不少华裔,且美西方正闹着抓“中国间谍”,这件事闹到最后,与哪个国家有关系,相信不用想,大家有可能都猜到了。
其实,美西方这一轮“抓间谍”的闹剧,完全就是无中生有。
挪威就不说了。挪威政府宣传的时候装腔作势,一方面口口声声拒绝透露案件细节,一方面又说监控显示,这位“间谍”停留在了首相办公室、国防部等敏感地点之外,企图搜集通信信息。总结下来,这场“间谍案”可以说是要素相当齐全,既配合了英美的炒作,又把焦点放在了高科技通信技术上。这么多“巧合”,说没有经过精心包装,围观群众都不信。
英国闹起来的架势就更好笑了。因为英国警方自己也承认,那位涉嫌给中国提供情报的所谓“间谍”,是3月批捕的,一直保释到10月,而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他始终都没有被起诉,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英国警方事实上根本没拿到能够把人送上法庭的证据,纯属污蔑。
而且,这件事发生之后,英国已经“快进”到在内阁成员里抓中国间谍的程度了。英国外交大臣因为说了一句“要保持和中国沟通”,就被扣上了“中国傀儡”的大帽子。英国财政大臣也不幸“中枪”,因为他妻子是华裔。
至于美国这个“始作俑者”,在中国问题上,玩“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套路,就更明显了。刚才提到《华尔街日报》的那篇文章,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语焉不详。“近年”发现了100次中国游客误入美国敏感设施的情况。“近年”究竟是几年?1年也算近,10年也算近。
而且,现在的电子导航系统,出现误差其实并不奇怪。举例来说,今年2月,知名社交平台上还有博主分享了一则趣事,说自己在美国导航,想要找最近的汉堡王,结果谷歌地图直接指路到了美军基地的汉堡王里,差点被“当场击毙”。这位博主当时吐槽谷歌地图的时候,肯定没想到,自己很可能被美国国防部纳入到“中国间谍”的大团队里去了。
谷歌地图不靠谱成这样,我们有理由推测,如果美国把审查中国游客的标准放到英国和欧洲游客身上,说不定“100”这个数字后面要加个好几个零。
美西方自己满世界搞间谍活动,现在以己度人,把中国人乃至华裔都当成了目标,是典型的做贼心虚,把种族歧视摆到了明面上。这样的笑话,再多闹几次,美西方嘴上口口声声喊着的“平等自由”,距离信用破产也就不远了。